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4.0”: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要对标“工业4.0”
2020-07-22 15:36:33来源:100唯尔

在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下,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为制造业提质增速的战略,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再兴战略”、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法国的“新工业法国战略”等。各国也将职业教育作为提升整个国家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并将职业教育的改革推向了新的境地。因此,深入把握工业4.0进程中引发的就业变化,思考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应对产业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100唯尔教育网小编今天带大家来看下这篇对于“职业教育4.0”讨论的文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要对标“工业4.0”》

工业4.0的浪潮,不仅凸显了制造业技术驱动特征明显、全球产业格局重塑、高技能劳动者需求迫切等新趋势,并且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当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转换。为了顺应此次全球制造业升级浪潮,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国政府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举措。与德国的“工业4.0”相比,虽然在发展基础、产业阶段及战略任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由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发布的一份预测称,到2020年,中国77%的工作都可能被机器人替代。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进入深圳企业,“人机协作”将成为未来工业智能化的主流。面临这一浪潮,职业教育应为深圳培养怎样的人才?

近日,记者采访了前来深圳参加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峰会的多位专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观点:“在世界工业格局悄然变化的今天,我们的职业教育仍在以 世界工厂 的标准培养人才。我们的职业教育、需要再思考、再定义。”

工业4.0引发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变化

  面临工业4.0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如何处理并应对工业4.0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一轮矛盾,牢牢把握工业4.0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脉搏,通过新渠道、新途径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劳动力市场需求缩减,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内忧外患。

第一,劳动力市场需求大量缩减。工业4.0引发了制造业地理版图的剧变,日渐趋向中心化和一体化。如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美国制造业正处于明显的“回流”趋势,这对定位于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用人需求减少,尤其是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将会面临着萎缩的危险,另一方面专业与产业不匹配的矛盾将会更加凸显。

第二,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左右,缺口数量巨大,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当前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群虽然基本涵盖当地重点产业,但重点专业和重点产业的对接却不是很完整。这种专业产业倒挂现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产教的深度融合。

同时,学校尚未建立针对产业升级做出相应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结构性失业”在所难免。再加上现代产业结构逐渐趋向软化,市场需求重心逐渐向服务业偏移,使得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难以形成互动共赢模式。

  新经济诞生“新职教”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中职和高职都迎来快速成长,现阶段中国已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然而其时,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考试标准都是在“世界工厂”的框架下设计的。今天,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迈入4.0时代,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职业教育面临培养规格重新定义的挑战。

  有专家提出,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是“云物大智”的时代,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一方面,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日本提出10—15年内启用300万台工业机器人,三班倒,就能替代900万名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在广州、深圳、东莞等传统制造业重镇,越来越多工厂向无人化、无管理、无仓储、无中心等趋势发展。这将对传统教育培养的产业大军带来巨大的冲击。

  俞仲文举例说,已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到2020年以后不再生产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我国职校还在大量培养燃油汽车修理工和驾驶员。“新经济呼唤新职教。在这方面,工科、本科院校做得比职业教育好,他们正在集中讨论 新工科 的问题。而让人遗憾的是,目前职教界,包括广州、深圳这些沿海发达城市,对 新职教 既缺乏重视,又缺乏研究。”

  新经济下,包括深圳在内的我国城市需要怎样的“新职教”?俞仲文认为,首先课程内容要改革。“专业离开了 云物大智 就别叫优质和现代。如新的计算机公共课的内容就要把电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教给学生,这是 新职教 公共课教学内容的重大改革。”

其次,新职教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过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跟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育,今后,职业院校应该成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成为技术应用、改良、革新的主力军,提高职业院校面向现代化企业的直接贡献率。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工业4.0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专业与产业的动态对接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平衡有待调整,职业教育与培训功能有待拓展与增强等瓶颈制约。因此,如何处理并应对工业4.0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一轮矛盾,牢牢把握工业4.0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脉搏,通过新渠道、新途径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关键发展方向。

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不仅需要考虑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还应当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需。首先,依据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对信息、服务、技术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因此,一方面职业教育应围绕工业4.0积极开拓与智能制造领域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培养大批具有前沿专业知识、一般学科知识与特定领域知识深度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机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紧跟产业变革步伐,增设发展营销、设计、创意等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以适应经济服务化、市场需求重心向服务业转移趋势。其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优化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内同类及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既有利于差异化竞争,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系统化培养创设良好条件。

 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受教育者的就业目标,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内外价值,成就企业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开发诉求。首先,面向行业,建立若干个面向工业4.0主导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化办学技术技能积累的促进功能。其次,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升级产学研合作模式。引入“市场化”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思路,并逐步形成产学研的社会合作机制,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再者,承袭传统,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既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保证学徒能够满足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有效促进青年就业。

  功能拓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第一,提供技能补偿教育,重视被替代人口的转岗再就业培训。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是这些工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案。第二,农民工群体作为低端劳动力的主体,是制造业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工业4.0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因此,依托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为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创设可能。第三,实施职前职后衔接系统培养,真正形成尊重职业技术人员,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第四,大力实施再就业计划。一方面以服务业带动就业增长,另一方面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劳动者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全球范围内工业4.0的推进,对承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赋予了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

  深圳将建4所现代职业院校

  “有人做过一个预测,未来二三十年,人对职业不能 从一而终 了,一生可能要转换8次以上的工作,而且可能是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之间跳跃。我们的教育,应该为未来做好准备。”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汤敏表示。

  他认为,面向未来的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知识,包括自学能力、转换工作的能力、随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继续学习、终身教育将变得格外重要。北京产教融合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杰介绍了德国慕尼黑宝马67号工厂的案例。9000名在岗员工在转岗不失业的情况下,利用VR、AR等技术实现在岗培训,从操作生产线到维护机器人,完成了工业3.0向4.0柔性生产线的过渡。他认为工业4.0的人才培训不仅是院校教育,德国的职业培训路径值得我国借鉴。

  记者了解到,近日公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提出,深圳将对标世界一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新建4所职业院校、建成10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色专业,开发50门左右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课程。在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方面,深圳还将支持引进深圳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紧缺专业、特色专业的境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