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专访:如何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促进公平,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
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让职业教育发展的更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川新闻网对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苏华,他认为促进教育公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促进公平,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
苏华认为要办好职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大力支持支持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尽快建立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一对一结成“姊妹校”进行帮扶共建,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建立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提高教师待遇和加快师资培养培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要完成资助体系。建议中职学生的学费补助由2000元/生提高到4000元/生,对高职学生给予4000元/生的学费补助。提高对中高职学校助学金的补助标准,特别是重点提高对农林牧渔专业和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在支付办法上建议将补助款项直接发放给个人。
对于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学校,在土地、教师、财政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同时,提高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占比,逐步实现两类高考在本科招生计划上大体相当。扩大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主要通过“职教高考”招收本科学生,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优化中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衔接机制,开展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模式以及中职、高职与本科“3+3+4”分段培养模式。突出职教高考特色,对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推荐免试入学。
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职业教育实质上是技术人才的培养。苏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建议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动态调整,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大力支持职业院校紧密对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智慧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支持社区管理、养老服务、文化旅游、康养保健等现代服务业专业设置。
另外还要提高校企一体化办学水平。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规划、教材编写、实习实训等方面,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把企业的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鼓励企业把工作室、实验室转移到学校,形成校企共同开展产、学、研活动。鼓励企业在学校内建设真实运营的生产车间或服务场所,面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
此外,要建立健全分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逐步提高高等学校招收有工作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贯通的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有诸如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滞后于产业转型需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具有国际化视野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规模与质量尚不足以完全适应全球竞争格局的需要等问题。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重点。如何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发挥“双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遴选了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龙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者、领跑者、示范者,这需要继续扎根中国、引领改革、创新发展,为全国职业学校做示范、立标杆、当排头,发挥其集聚资源、凝聚力量的优势,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参与建设一批有影响、有品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辐射同类院校和专业。
破解深度产教融合的难题。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整合生产要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动性,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整合生产要素,将学校和企业中的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场地、管理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发挥不同性质主体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建设“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促进行业企业生产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可能,促进社会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搭建合作平台,发挥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学院等平台作用,通过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通过消弭学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均等,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推动“职教二十条”的真正落地。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二十条”)等系列重要文件,涉及“双高计划”、 “1+X”证书制度试点等重要工作。政策的落实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适宜本地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案和政策,充分发挥地方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政策的支撑,各级政府应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营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保障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应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责任分工,构建政行企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法治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职业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拓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路径。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制定。结合我国优势领域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研究制定,发布实施涵盖大部分专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标准,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另一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鼓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依托“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载体,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院校扩大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力度,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集聚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中国特色职教方案,不断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品牌力。
作者 | 周鸿
来源 | 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