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谁说读职高就是差生?如何客观认识职业教育?
自今年年初以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连获“政策大礼包”。从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再到奖学金、助学金规模不断扩大等等。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行业的现状怎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又如何呢?一直以来的教育取向与考试制度给中职、高职学生贴上“差生”标签,如何客观认识职业教育,让其与普通教育真正平等?如何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不让高中教育变成单纯的预备教育和应试教育?招生季来到,职业教育又有哪些政策变动?
即日起,100唯尔教育网,为您客观解读职业教育的前景和困境。
●四川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分中职和高职教育。其中,中职教育学制三年,招收初中生,包括三大类:
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中职;
②技工学校;
③职业高中,简称职高。
高职教育包括高等职业学院和专科学校,毕业后取得大专文凭。入读方式有两种,一是“3+2”,即3年中职后,读2年高职。另一种是,普高学生参加高考,考取大专院校,学制三年。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职业学校时曾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能够为实现社会公平、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人”,对职校学生的关心、鼓励与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各项目标的核心。
一图读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现状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卢迈表示,职校孩子经历了贫困、单亲、留守等许多问题——许多社会问题沉淀在农村、沉淀在底层,然后集中到了中职学校。
“全球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平,中国同样也面临这个挑战。办好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帮助这些年轻的孩子学到技能、学到知识,让他们在人生的阶梯上继续向上,促进社会流动。”卢迈说。
一图读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现状
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报告《赢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报告——基于3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调查研究》。报告所有成果,均基于基金会在开始的“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
下面我们用一张长图,帮助你读懂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现状:
●走进职业学校:就业率超高!
月薪可达万元,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
周腾飞去年毕业于广东一所高等职业学院,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成为广东一家企业的区域经理,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
职业院校就业调查:就业率超90%,业内称比大专院校有优势
广东省肇庆市某公司区域经理周腾飞:刚入职的时候,实习的工资是3000多元,现在大概1万元左右。我还是比较欣慰的,我也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
相比同龄人,周腾飞算是比较幸运的。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高级职业教育机构的就业率也越来越高。
广东一家职业学院的负责人刘惠坚告诉记者,他们学院今年的毕业典礼刚刚结束,毕业生已经被用人单位全部聘用。
广东某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今年,我们大概有367位同学毕业,100%都就业了。其中,82%的同学获得了基层干部的管理岗位,还有17位同学通过竞聘,获得的岗位职务更高,因此,他们的月薪都已经超过1万元。
雷清斌是深圳一家大型人才机构负责招聘工作的负责人,6月底,他所在公司刚组织了一场毕业生招聘专场。
雷清斌告诉记者,从招聘企业的需求来看,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大专院校更有优势,已经成了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深圳某招聘公司外包部负责人雷清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本身的性价比非常不错。深圳最近几年,毕业生来多少消耗多少。从大专院校里面出来的学生,更多的是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不如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出来会更具有竞争优势。
职业院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这是不争的事实,连续多年的就业率稳中有升,更进一步证实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越来越高,国家这些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成果正日益显现,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解决就业民生问题的重要教育类型。
然而,从近几年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看,眼下高职院校的高就业率普遍陷入了被过于乐观解读的误区,不免让人心生忧虑。众所周知的一种典型解读是“赶超本科生、研究生”式的自信,如今又有“仅次于‘985’高校”式的沾沾自喜,这就更令人担心有些职业院校会因此而忘乎所以,甚至固步自封。所以,正确引导公众,尤其是职业院校理性看待高就业率,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倡理性看待职业院校的高就业率,并不是人为否定职业院校近几年通过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更非不负责任地向职业教育发难、泼冷水,加剧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歧视。相反,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过于神化职业院校的就业率,用贬低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变相“抬高”职业教育,则显得不够理性,甚或是对职业教育不负责任。在这一点上,“棒杀”与“捧杀”往往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会将职业教育带入歧途,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觉。
从事实上看,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确实在节节攀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也日益提高,但这并不表明职业教育已经非常成功、非常圆满,已经无懈可击,就会成为社会大众的教育首选和唯一选择。我们应当看到,在职业院校就业率持续走高的同时,其招生“进口”状况却一直不容乐观,不少院校甚至出现生源枯竭、面临生存困难。毋庸讳言,高就业率与低吸引力同时并存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理性认知,这一现象或许更值得那些过于乐观的“专家”们多加反思。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
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业率确实能够反映出学校育人的质量,体现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因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就业率统计作为对高校进行综合量化考评的重要抓手,甚至通过专业“预警”方式督促高校抓好就业工作。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现实中影响就业率高低的因素很多,远非“育人质量”单项所能概括,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相关人事和就业制度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简单地通过比较就业率来评判学校的育人质量,甚至决定专业取舍,显然有失科学和严谨。尤其是将本科院校的就业率简单地与高职院校相提并论,这在统计学上并无实质性意义,很难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撇开官方的统计数据不看,如果我们随机调查民众对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看法,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会看好本科院校,这种肯定是发自内心的、骨子里的评价,因为大家都知道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基础,大家更信任本科院校多年积累起来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经验。而对于职业院校,即便就业率再高,“专家”评析得再好,媒体宣传得再好,也始终难以摆脱“低就业质量”的尴尬和诟病。
事实也确实如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容易找到工作,一方面因为其在校所学即为岗位所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们的就业定位准确,很少好高骛远。相比之下,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的期望值相对要高,而本科生对岗位的期望值更高,“高不成,低不就”、“有业不就”成为难就业和首次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这种短暂而普遍的非常态现象,一旦假以时日和现实拷逼,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很快便会得到改观。
所以,面对“仅次于‘985’高校”的就业率,职业院校首先需要理性自评,不能因为过于“自恋”而无视自身的不足,进而丧失改进提高的机会和动力;新闻媒体也要客观报道、理性分析,以免对公众造成误导;位尊言重的专家学者更需要多角度思考,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全面认识职教、了解职教,并在更大范围内调动社会资源重视职教、支持职教、发展职教,让职业教育成为具有职业潜能和天赋者的愉快选择、主动选择,同时督促社会在制度层面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让职业院校毕业生体面就业、快乐工作。
(作者王寿斌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
●中职=差生?不能唯分数论!
职校学生素来被视作普通教育的掉队者、淘汰者。读职校,那是差生的无奈选择。针对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中职学生说出自己心声:差不差,不是分数说了算。
青白江人大代表,毕业于成都铁路工程学校的黄小波1999年入读中职,2002年毕业。他并不是分数上的差生,他的学习成绩全校前十,重点高中提供生活补贴让其就读。选择中职,“是因为毕业就有工作,能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技术过硬的黄小波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自豪地说“我现在也是社会中流砥柱”。
在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学习公路工程测量的小张说,职校也是一条出路,只要自己学好,不比大学本科生差。
四川天府名师,在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执教16年的杨二杰认为,“这些孩子只是不擅长考试,可动手能力强呀。国家的发展靠实业,实业的基石是工人。如果人人都是大学生,都当管理者,谁做事呢?”
●专家有话说:振兴中国制造要靠技术人员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曾祥亮说,“中国制造2025”意味着届时,航天装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能自主保障,这就需要相当多的人从事一线技术工作。
2017年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制造业十大领域2020年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2025年将近3000万。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校长谭崇杭认为,制造业人才的缺口,需要靠职业教育来弥补。
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强调,职业教育不是通识教育,不是基础教育的补充。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要成为制造业强国,靠的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来源:四川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