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教丨“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
2020-08-12 11:56:13来源:100唯尔

专业群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该如何把准专业建设方向?在专业的优化调整、全员的有效调动上,学校又该如何着手?“双高”建设遵循的原则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学校建设,“双高”建设首要任务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文章来源:《职教强国》

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13期

“双高计划”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研究发现,首批入选“双高计划”的专业(高水平专业)与未入选的同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社会服务方面存在差异。从数据来看,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果更为明显,课程与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更强,且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服务贡献程度更高,体现了遴选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01.内在联系

按照“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双高”专业群建设就是“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在进行“双高”专业群建设之前,首先要清楚“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双高”专业群设置以区域产业发展为

重要依据按照《办法》第三章项目遴选第十一条要求,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

这充分说明了要想入选“双高”专业群,首先要确保申报的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对区域发展贡献较大,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已经走在其他院校的前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靠“双高”专业群支撑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一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实现,而“双高”专业群因为与区域经济结合得比较紧密,能够随时洞察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向。

从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再加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从而能够培养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双高”专业群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双高”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需要根据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主动对接、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区域产业也要主动对接地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特别是“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积极参与“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定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既能有效地促进“双高”专业群建从宏观层面上讲,高职院校需根据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构建高水平专业群,所以在专业群的组建和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专业群的定位问题。即学校的专业群能否服务国家的战略或区域支柱产业,定位一定要找准。

二是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问题。也就是说专业群是如何组建起来的,是否依据产业逻辑构建专业群,其对接的产业链是否清晰明确。

三是专业群的未来发展问题。即专业群将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是什么等。

所以专业群的建设若想顺利推进,学校首先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群里的相关专业。而且在组建专业群的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专业群资源共享的优势,按照专业群大类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专业人才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促成专业群长久发展的生命力。

02.实施路径

@“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路径:一理念、双育人、三对接、四合作、五平台。

2-1树立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统一发展理念”

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统一的发展理念——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分析区域的产业链情况,以产业链对应的典型岗位建构专业群的岗位链。

然后分析岗位链的能力需求,尤其是高端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进行分解和重组,建构群内各专业的共性能力和个性能力关系,形成以高端岗位核心能力为引领的专业群能力链。

接着基于能力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共性能力扎实、个性能力卓越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满足产业链需求的人才链。

最终形成专业群以产业链、岗位链、能力链、人才链协调传动,以提供产业所需高端人才和服务为目标的价值递进螺旋,确保“双高”专业群培养的人才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动态吻合。

2-2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校企双主体

《方案》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同时又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过程中,从联合招生到分段培养、再到共促就业,要明确双方具体的分工和职责,推进双方紧密合作,最后才能实现双主体共同育人的培养目标。

@教师双导师

要真正发挥双导师作用,还必须建立健全双导师的相关制度,明确他们的职责和待遇,形成校企互认、互聘和共管的机制。

同时,对于学校教师关心的职称晋升问题和企业导师关心的待遇问题,要出台专门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参与双导师制的积极性。

@学生双身份

要实现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必须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制订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联合招生方案,实现双方共同目标。

按照自愿、自由和双向选择原则,学校、企业和学生(学徒)在招生(招工)时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在联合培养中各自的职责和权益,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运行模式得以落实,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2-3做好产教融合“三对接”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双高”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要紧跟产业需求,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分析典型岗位需求,如果专业群不包括相应的典型岗位,也可以动态调整专业群的专业设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需求链上”,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这样才能促进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双高”专业群在制定每一届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要进行专业调研,了解区域产业的岗位需求和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

其次由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职业标准重新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教学标准)。

最后由课程标准确定具体授课内容,使专业群开设课程的内容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需要的职业标准对接起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首先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的特点,构建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然后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或生产一线,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交替进行,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要注意考核方式的变化,不能按照传统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要把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

2-4加强政行企校“四合作”

@“政行企校”四合作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培养区域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政府

地方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和鼓励政策,使企业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发挥地方政府的督促、调控、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等作用,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行业

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沟通、协调、监督和服务等职能,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和发布行业发展动态、产业人才需求、就业状况等信息,使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起来,同时也负责给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咨询建议。

企业和学校

企业和学校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双主体,在“双高”专业群建设中是一个整体。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制课程标准、共建教师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育学生、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共享资源成果等。

2-5搭建产教深度融合“五平台”

校企合建产业学院平台

高职学校要聚焦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区域核心产业群,以知识、资金、技术、设备等为纽带,与行业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在双主体联合办学协议的框架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在原有院系专业管理结构之上的跨专业、跨系部股份制二级学院的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共促就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形成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搭建产教融合信息交流平台

“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之间也必须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使区域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双高”专业群再根据需求信息确定招生规模和培养标准,从而实现“双高”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人才需求和供给上无缝对接。

政校企共建实践平台

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集企业真实生产、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践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单独依靠政府、企业和学校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

只有三方联合,政府负责规划建设区域、厂房建设和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负责生产线建设、软件安装和技术能手的配备,学校负责提供实习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和教学资源,才能建成既服务于学校教学,又满足企业生产的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政行企校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要提高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效益和影响力,就要政行企校共建,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参与团队建设指导,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增强团队服务能力,遴选校内专家作为团队基础服务力量,从而充分开发平台社会服务功能。

共建职业培训平台。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需要行业、学校、企业共建职业培训平台,大家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职业培训。

在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资源环境方面的优化也必不可少。现在学校主动和地方企业合作学院/专业群产教融合建设教育资源平台,构建了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智慧云校园、“智能+职业教育”的新生态,旨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群建设方面的资源环境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