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方言:善用“职教老人”这笔财富!请关注职业院校“老”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
为了表述的方便,也因为年龄的缘故,我们可以暂且把这些退居二线或者到龄退休的院校领导和授课教师统称为“职教老人”。随着暑假的到来,宣告了一个学年的结束。与此同时,还有职教圈里一批院校长、书记、老教师们也迎来了人生的关键时期--或退居二线、或到龄退休。虽然到龄退休、到点下车是自然规律,也并不与学年假期必然重合,但是学年结束和二线、退休的巧合,却似乎总是有些别样的深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为什么这么说“职教老人”们,真是职业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除了通常意义上,“老”所包含的经验丰富、阅历老到、见多识广之外,落实到职业教育这个具体的教育类型、院校经历来说,这一批“职教老人”,有着超越于时间概念的“老”和经验丰富的特别意味。
特别在:这一批“职教老人”,经历了近40年来职业教育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从重要支柱到边缘补充的受挫期,从谷地平原到高原高峰的改革发展期;近20年来,深化改革、快速发展、多方协作、多元突进的职业教育更把曾经的辉煌、一度的坎坷,都朝向目前欣欣向荣、未来更是光明的事业推进。
这一批“职教老人”,正好在自己20岁左右的人生事业初始期与职业教育捆绑在了一起,又在自己30多岁精力旺盛的时候与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发展重合在一起,更在自己四、五十岁年富力强的人生抱负施展期与职业教育再度走向辉煌的事业融合在一起。
他们大多数人,在新入职的时期,可能经历过短时期职教由受社会认可到被大众看低的痛苦阶段,院校和他们本人都很可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冲击和低谷期。这样的艰难时期,一方面锤炼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耐心和坚守,一方面也磨炼了他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和坚持,更让他们在职业教育的艰难困苦中,收获了玉汝于成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
“职教老人”特别在哪里呢?
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下滑、师资流失、就业严峻……怎么办?这些“职教老人”的回答就是:扛!自己去找企业、谈合作、抓实训、提质量、保生源、广路径,实实在在地扛过困顿期。
当迎来再一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期,这些坚守坚持在职业教育校企产教界里摸爬滚打的“职教老人”们,凭借之前的积累,又在职业院校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院校新区建设发展、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教学名师梯队成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实训基地打造、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国家或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双高建设、职教本科试点等重要工作中,再次经受考验,迅速脱颖而出。
在工作的接触中,一个深深的感触就是:这些已经或者即将在数年内走向人生新阶段、颐养天年的“职教老人”们,真是职业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基本上是以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尤其是30岁上下的新教师居多。他们知识新、有朝气,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迅速普及的今天,他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应用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缺少专业实践经历,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是可以部分弥补他们这方面的不足。因为我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如何为学生搭建和提供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设计如何讲;是如何设计混合式的线上与线下、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如何组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更多的组织和使用云教材、富媒体、VR、AR的学习资源,而不是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等等。
但是,职业院校里还有一批50岁左右的“老”教师,这里加上引号是表示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而不是代表他们年纪老了,他们离退休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退休后也许还会为教育事业工作若干年。
在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短缺、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逝的情况下,他们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人力资源中年富力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职业院校的实际工作现状,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的教学理念开始固化、知识已经老化,再由于近几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慕课、微课、云教材、混合式教学、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电子白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对教学即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使他们越来越难以驾驭新的教学方式,尽管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适应互联网+教学的新的教学环境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既通专业知识,又懂教学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才是今后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育部对实现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提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实现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
这样的要求对于年轻教师不会有什么障碍和问题,因为现在的年轻教师本身都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他们缺的是如何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经验。但是对于“老”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缺失却可能形成困难和阻力。
目前在职业院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且多数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校只是在一些点上或局部开展了工作,且参与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老”教师更多的是观望、徘徊、排斥甚至恐惧,他们很多人连什么是慕课、VR、AR、翻转课堂、移动课程教学APP、云教材都不知道。
而学校现在也没有普遍重视“老”教师目前的状况和窘境,如果看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很快这些教师就会落伍被“淘汰”,因为他们无法像年轻教师那样迅速的调整、转变和适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对老“教师”个人、对学校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损失。也就无法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教师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的目标,更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今后的互联网+工作。
由于相对于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现状和处境更为艰难,所以作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针对职业院校的“老”教师,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老”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如在各级各类信息化应用教学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专门设置“老”教师组,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鼓励;设置职业院校“老”教师培训基金等等;尽可能延长职业院校“老”教师们的职业生涯。
“职教老人”是非经过不知难。
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这些“职教老人”,一个突出一致的特征是:虽然退居二线、到龄退休,但对职业教育有深厚的感情,对职业教育发展有高度的信心,对职业教育事业有精当而敏锐的判断。
所以说,当历史推动中国社会进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重大历史阶段的时候,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的时候,职教圈又经历新老更迭的时候,这批“职教老人”的价值更加宝贵,需要教育界内外高度珍惜重视、善加引导使用。
怎么引导使用“职教老人”为当地职教、产业、社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呢?
第一,学校层面,可以根据学校当前自身发展和长期战略定位规划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为他们设立“工作室”,分别从战略定位、发展规划、专业打造、师资培养、企业合作等角度,邀请退休教师或老领导继续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资源更多更好地留在学校,用在学校发展的事业所需上;
第二,区域层面,省市县各级相关部门可以在征求“职教老人”意见和意愿的前提下,成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智库”,或者依托于各地的职教学会,也可以鼓励民间力量自办,目的都在于让这些了解本地产业发展了解本地职教现状和前景的有志之士,来一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智库建设,为当地职教、产业、社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第三,全国层面,可以适当形式,进一步完善和激活“职教老人”的宝贵经历经验,为下一步的职教战略发展的政策设计、制度完善、举措落实起到先期咨询建议的作用,有机制有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同时,不妨以职教学会或者其他第三方的形式,组织“‘职教老人’支教团”,以集体或者小组的形式,对口帮助职教后发展地区,为这些地区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传经送宝,直接提供服务,助力当地院校发展。
“职教老人”:“家有老,是个宝”。
“职教老人”就是职教界的宝贵资源,善用善加引导,职教事业应该会迎来更美好的第二个春天。
来源:学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