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花孩子教育上的钱,千万别当投资!
花孩子教育上的钱,千万别当投资!
六九七老母亲 朝六晚九的老母亲 4天前“在孩子们学习上花那么多时间精力,真不知道这投资值不值?”朋友小聚,聊到这个话题。
女友A,国内艺术类top3大学毕业,目前全职。两个小学阶段的男孩,暑假各类培训费开支8万加。听起来数额惊人,听她列举起来倒还都是行情价:乐器一周两次共800,英语一周3次600,游泳15天4500……因为两个孩子,还要乘以2。金钱之外,更要投入大量人力用以接送、后勤、课后辅导等。
女友B,工薪,大孩子公办,各类培训费一年3万,老二今年入读民办学校,学费加课外费用就在10W+。
……
谁都希望自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得到回报,每一份付出都能有所收获。
早年就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投资教育,这些年一直被认可。
可投资教育,从范围来说,是国家和地区在资未来的高素质劳动力。投资教育,对产业来说,就跟投餐饮,投制造没大不同。
对大多数个体家庭来说,如果把教育当成投资,可能只会走向焦虑。
是投资,就讲投资回报比。
买了股票,哪怕嘴里说长线投资,可总也忍不住看行情是涨是跌。割肉、补仓、套现,总可以及时获利或止损。银货两迄,倒也痛快,也便于及时调整方向。
投资孩子,偏是长线,更没有及时行情反馈供你参考。付出的人力物力,更多的是有去无回。不是今天想止损就能止损,明天想补仓就能补仓。
对家庭来说,如果算投资孩子的实际收益,很多明显是亏的。
30年前,家里倾全力培养一个大学生,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大家庭的命运。当下,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含金量早已今非昔比。
30年前,可能靠学习提升阶层,投资收益比不算低。如今,城市中产再想通过投资孩子教育,提升孩子或家庭的阶层,几乎不可能。孩子这一代,基本维持家庭现状,这是必然。考得比父母当年好,大概率也是维持现状;考得比父母差很多,有房产储蓄人脉托底也不至于潦倒。当然也有跃升或倒退,这本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必然。跃升也好,倒退也罢,往往和孩子学习成绩无关,更多和健康状况,行业机遇,运势相关。
我有“前些年富起来的亲戚”,算过一笔精明的账——孙辈教育费用上投入太多,不如多买楼多投资更看得见未来。
以女友A为例,舍弃了原本的优渥工作,全身心投入育儿。她说,在孩子求学这事上,最高目标不过也和自己相仿。从投资比来说,舍弃了原本已经明确的收益,去投资孩子这个高风险项目,最高期待目标不过是孩子考上和自己差不多层级的学校。仅从投资来说,这肯定是被冲昏了头的投资者。
以量大面广的艺术学习为例,如今城里孩子往往会学习一门乐器,再兼顾形体、美术中的一类。以每周400元培训费为例,一年仅培训课的投入也在两万以上,6年就是12万。可是,大多数孩子都不会走专业路线,靠钢琴或舞蹈谋生,至多为城市未来画展、演奏会提供观众。从投资角度看,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回报。
我们做父母的,更多的只能把教育当做消费,注重体验感就好。
高价去读民办学校,锱铢必较,比免费的义务教育好在哪里,哪门功课能比公办孩子学得更出彩,就焦虑了。只考量体验感尚佳,孩子爱去上学,就够了。就好像,你不会去计算米其林800一块的牛排一定要比拼多多20一片的腌制牛排好吃40倍。况且,性价比有阈值效应,越往上走,差距越小。
带孩子参加兴趣班,注重孩子的过程体验就好。至于技艺提高多少,修养提高多少,倒是其次。不然,只会走向反复报班、退费、换老师、换门类的魔咒。你看1000场电影,也不过图个乐子,不会成为专业人士。
聊到这里,女友A说,孩子读了两年的数学提高班,成绩不进反退。从投资看挺失败。从消费看,孩子很喜欢。况且,每周那两个小时,老母亲落了个清净,赚到了做美甲刷剧时光。那就够了吧。
父母拿教育当消费,孩子也能轻松不少,不需要向投资人保证收益。况且,本来就不是孩子要消费的,是大人安排孩子去消费的。
既然教育是消费,就要量力为出。祖孙几代人大幅度压缩生活质量,高额举债购买学区房的疯狂程度和用杠杆炒期货也分别不大。(不是说买学区房疯狂。)
按最保守的构成来说,赚10块,最多花7块,还得储蓄2块,1块防范风险。孩子的教育消费,自然不能在家庭消费中占太高比例。这样,也可以省下月入5万支撑不起孩子暑假的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