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职业院校紧跟时代步伐,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了由特色智能制造专业,比如“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组成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高水平专业群。
1.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2018年2月河北省教育厅、人社厅和工信厅联合发布的《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优化省内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实施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近二十年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本文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法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通过大量调研发现企业对智能装备控制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字化建模技术、逆向工程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高职院校要跟上企业需求的步伐,优化传统专业,开设与之匹配的专业,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鉴于此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核心专业,将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整合得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
2.2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校企联合课程。其中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学院的专业教师负责,合作企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选派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
学校的教育主要是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理论基础,培养职业素养,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训练其可迁移的基本技能。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的基础性,在学中做,突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训练和规范。
企业教育相对而言更突出工作本位的学习,将理论融入具体的岗位工作强调实践性,重点强调实践的针对性和理论的应用性,在做中学,突出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
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是建立在“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之上的,这种培养模式必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力求建立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2.3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协同开发课程体系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是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协同开发课程。根据企业所需岗位能力和学院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上层设计的方式把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职业素质养成模块、技术技能基础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学徒个人职业发展模块。第一阶段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树立阶段,主要通过一些专业平台课程和职业体验课程来实现;第二个阶段为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阶段,主要是通过岗位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并且遵守纪律、坚持标准、追求卓越;第三个阶段则是专业素质养成阶段,主要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既培养学生的职业反思能力又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效整合胜任当前岗位任务的需要最终实现促进其岗位迁移能力发展的目的。
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除了理论课程的建设外,实训平台的建设同等重要。实训平台建设合理与否关系到实践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因此该平台的建设所设置的项目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项目对接。经过深入研究,本文提出采用“一个公共实训平台+四个专业方向”的实训平台构建方法,是以单项实训、专业实训、岗位迁移实训和职业素养实训四大模块为基础创立的,该平台技能保证学生的基础实训,保证理论教学,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与“1+X”证书制度挂钩,实现本专业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2.4构建“校企联合教研室”,组建教师团队
①建立由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师和企业高工及岗位工艺主管组建的“校企联合教研室”。
②教师之间的合作:校企教师从学生大一开始共同担任学生的导师,即实行“双导师”制。在校学习期间主要是院校教师负责,在企业实习时,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并且三年之内不换导师,且企业导师也要经常来校指导,针对以上要求设立相关的管理机制。
③课程:两位导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要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做到与新产品新技术不脱节,并且可以借鉴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模式,开发新型教材。
④需克服的困难:学校理论教师少,师生比不能满足需求,可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教育理念,培养高年级优秀学生做小先生带低年级学生;企业师傅多为“默会知识”型,因此要鼓励他们除了身教外还要善于言传,将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2.5借鉴悉尼协议构建第三方评估系统
①悉尼协议主要体现以成果为导向,基于此建立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估系统,可以在有效的检验课程的改革效果的基础上,又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指明了方向。除了建立全程可持续的评估方式外还建立了全程跟踪式的课程体系评估保障,为课程的实施和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
②制定基于悉尼协议的第三方评估系统,让行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及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检验专职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及效果,客观评估专职教师专业技能,科学合理得到职业教育质量分析结果。
2.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建设功能齐全的“产学合作中心”。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技能人才优势,服务学院的实践教学及企业的培训,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的、多元化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训体系,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职业培训。
3.结语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通过岗位群能力分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智能制造专业群以智能装备安装与调试、生产操作与维护、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装备及系统管理等为主线,将各专业联系起来,进而实现在群内共享教学、设备资源等,实现利用率最大化。与此同时,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机制引入人才培养模式中,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