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一场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已经浩荡而来:一场势在必行的系统性改革
教育信息化:一场势在必行的系统性改革
一场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已经浩荡而来。
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彻底开启了教育行业的新一轮转型。一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大势所趋。
从北京、上海,山东,到四川、西藏、青海,从黑板粉笔到电子屏幕,从书山题海到电子课堂,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正为整个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系统性改革。
但是,直到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依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又为什么一定要搞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能不能真正帮到学生、老师、家长、校长?它到底是华而不实的噱头,还是能提升教学质量的神器?
现在,联想已为这些问题给出解答。
历城中学:为教育减负增效
李铁军是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初级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历城中学)的教导处主任,也是这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负责人。
2600年前,孔子在齐鲁大地提出"有教无类",拿掉了贵族专属的标签,把教育的福利扩大到了平民群体当中。而今天,历城中学也正与联想合作,在这里共同推动一场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他们的目标,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深入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馈等全教学周期,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
然而,工作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老师的抵制。他们纷纷问李铁军:"用这个干什么?费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还不如多做点儿题!"
这正是一线老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普遍看法。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推了几十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还不够普及,应用探索也多停留在远程教育、电子课件、校园"一卡通"等独立环节,并没有形成业务流程的闭环,也没有给教学实务尤其是分数和升学率,带来明显的、可精确量化的提升。
另一个原因,则是老师的备课和上课方式变化,让他们不习惯、不适应。比如,备课和上课都通过平板完成,老师都要重新准备,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又麻烦又花时间。
老师们自然心存疑虑。
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不能提升教育质量,不能提高教学效率,那就不是教育信息化,是浪费!
但事实上,这反而是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我们的目标就是一句话:用智能技术为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减负增效。" 联想研究院智慧教育产品研发平台产品部总经理武言博说。
比如,以前课堂测试需要把试卷收上来慢慢批阅,老师一个个看,一个个批,批完之后学生再拿回去看。现在,学生提交,系统批阅,老师马上就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当堂课上就能完成讲评。
所以,随着新系统的投入使用,老师们的态度逐渐转变。
"在使用了联想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后,不但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授课流程,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的激发了,教学和教务效率取得显著提升。"李铁军说,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已经喜欢上了新的教育信息化系统。
教育信息化 平衡升学与减负
除了减负增效,教育信息化还能借助技术的赋能,解决很多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行业痼疾。
比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升学率和减负如何平衡,就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问题。
一方面,国家要求减负,不能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能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
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如果不用分班制把学优生和学困生分开,不用刷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那么学生的分数就根本没法保障。
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班里,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学生之间的情况,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更注重升学率,老师的教学进度需要优先考虑学优生,这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越来越厌学;如果要让更多学困生跟上进度,教学进度就必须放缓,这则导致学优生浪费了大量时间。
现在,教育信息化终于让它成为可能。
比如智慧课堂,就能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面临的问题,都有精确的分析和判断,甚至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和学习内容。
课前,通过对数据的积累、挖掘、对比,准确分析老师的哪些课程比较受欢迎,哪些课程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为每个学生智能化、自动地生成个性化的前置知识学习计划。
课堂上,通过表情识别算法及行为识别算法,360度全方位分析,能够及时捕捉识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根据这些反馈,并结合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等理论模型,帮助老师调整课堂交互,提升教学效率。
课后,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借助艾宾·豪斯"遗忘曲线"等理论模型,为学生规划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避免无意义的重复或知识点遗忘,在正确的时间强化记忆,提升学习成绩和兴趣。
如果说,庸师与名师的区别,在于是照本宣科还是因材施教,那么,教育信息化则为帮助每一位老师成为名师提供了一个路径。
最终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改变,课堂的容量、效率全面提升;学生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甚至项目式、探究式、研究性的学习,也都成为了可能。
前面的这些案例,都只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宏大变革中的一些微小缩影。
从长远来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会是一场深入到全领域、全流程的,系统性的彻底改革。
过去30多年,普遍被看作是教育信息化的1.0时代。
在这个阶段,中国已经通过基础建设和设备配套,完成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
截至2018年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已有96.7%的学校接入互联网,92.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全国师生用户超1.1亿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超过2亿中小学生学籍信息。
而接下来,教育信息化2.0阶段,就是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把1.0时代打下的基础真正地用起来。
国家从教育信息化1.0时代迈入到2.0的时代,根本的思路应该是从通到用,如何把我们过去的投资,和买到的设备进一步用好。这是我们下一个阶段所共同努力的重点方向。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
"未来,智慧教育与过去最大的差异,就是要整合数据。学生的数据,校园里面不同设备的数据,老师的数据等等。"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刘征表示,这些数据在过去传统的课堂,甚至传统1.0的教育信息化方案里面,都是没有的。
"未来如果通过中间平台完成数据整合,一定能够给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更大价值。"刘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