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什么是最好的大学?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称得上是一流大学?怎样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什么是最好的大学?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称得上是一流大学?或者说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中国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憋足劲,要建成几个世界一流大学,然后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我们有211工程、985工程,按照很多量化的指标衡量,比如科研经费,我们发表论文的数量,毕业生的成就等等。中国这些大学不仅比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90年代以后,而且在这世界上各种排名的榜单上升得非常非常快,但是是否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很多人都不敢讲这个话。当然在讲衡量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说什么是一流大学?这个评判其实不是很容易的。
以下摘引自求是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观点
怎样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8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团赴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镇箐门村,走访慰问贫困家庭,了解当地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条件何等优越、规模如何庞大,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对民族所作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上诞生了不少著名大学,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及其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厚重历史和育人成就的高度肯定,也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明确了任务。
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当今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正需青年群体高扬奋斗风帆,练就过硬本领,向着浪高风急、冲波逆折处勇毅前行。那些“重知识教育、轻道德引导”“重书本教育、轻教学实践”的认识是不合时宜的,要坚决纠正。
立德树人就是要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将德育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青年学生应当是最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值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上的优势,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
做“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有理想”是树人的基本要求
当代中国不仅在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也在不断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既要具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坚持融通中外、兼济天下,在世界变革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样的青年,立大志、行大道,自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之中,在奋进的时代洪流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让青春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绽放。
“有本领”是树人的重点目标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这个重点来推进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引导青年学生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增强投身新时代建设、发展的本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有担当”是树人的重要内容
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期相吻合,这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履行使命需要责任担当,历史的重任将落到当代大学生身上。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为什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一句“现在,轮到‘90后’来保护大家了”就收获无数点赞?正是因为担当的情怀最感人、燃烧的青春最可敬。我们的高等教育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实践中锤炼品格和担当。
只有充分彰显立德树人卓越成就的高校,才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详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来源:求是网
策划:陈亦琳唐淑楠编制:唐淑楠审核:李艳玲监制:张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