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体育老师笔记| 家长们,长点心吧!让孩子穿着凉鞋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表示不能忍!
2020-09-17 13:41:56来源:100唯尔

夏秋时节,人们都喜欢穿塑料凉鞋,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不仅平时穿,而且上体育课和参加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也穿,特别是女学生,更为普遍。有些体育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不要穿塑料凉鞋,学生问:“为什么?”

2018年的事情,重庆潼南区朝阳小学二年级6班的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脚底被磨出了泡。一问才知道,这是因为有些学生体育课上没穿运动鞋,被体育老师要求赤脚在操场上跑步造成的。

体育课为什么不能穿凉鞋呢?上体育课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有可能是剧烈的。现在的运动鞋的设计除了让穿上的人感觉舒适,还能帮助学生发挥更好的体育潜能,尤其是运动鞋的在设计上就已经考虑了对足部的防护,比如有的运动鞋就有防扭设计,能很好地保护踝关节。而这些功能,凉鞋都没有,尤其是不具备保护足底和足部关节的功能。

得知此事,家长们立马炸了窝,表示根本无法接受,甚至向当地政府的问政平台进行了申诉。

目前,涉事教师已经向家长道歉。当地教委也介入了此事,表示要“召开会议研究对涉事教师处理结果”。

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又引来了多方的关注。网友们评论留言相当踊跃,“惩师派”与“挺师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惩师派”认为这位老师严重伤害了孩子,其行为不可原谅,必须严惩。

“挺师派”认为体育老师的做法没错,学生不遵守课堂规定就该受到处罚。同时磨几个水泡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的孩子太“金贵”,家长太矫情。

与此同时,当地教委也发表了官方说明。

首先,体育老师应该接受处罚,这是没有问题的。不是说好心办了坏事就不需要对结果负责,毕竟是老师的教学行为导致了学生“受伤”。这位老师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

然而,这样“单一”的处罚结果和处理态度,恐怕会让今后的体育教学朝着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自此以后,家长们会更肆无忌惮的让孩子在体育课上穿凉鞋了吧。而伤了心的体育老师,今后恐怕更多的会是寻求“自保”吧。

想到这些,不禁让我们感叹当今中国校园体育教学环境的恶劣,更是为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可悲。

体育老师,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可悲!

我们能理解这位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虽然他用了不太合适的方法。

该校学生上体育课不穿运动鞋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体育老师肯定也强调了不是一次两次。可是结果呢?涉事的体育课竟然有多达16人穿凉鞋。能想象一个班上英语课、数学课有16人不带课本吗?你们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体育老师了?

现在的孩子有多“金贵”,这位老师肯定心知肚明,但他仍然甘冒风险,用了一种看似过激的方式提醒学生“上体育课不能穿凉鞋”。透过这件事,我们几乎能听到他发自内心的、歇斯底里的控诉:我想好好上一节体育课,行吗!

该道的歉道了,该受的处罚也会来,可是体育老师内心的声音有人听见吗?家长会关注吗?教委会支持吗?孩子能明白吗?

家长,对体育教育选择性失明,可悲!

如果当天要上语文课、数学课,家长或许前一天晚上就帮孩子把课本准备好了;甚至要上美术课,相信家长们都会提前帮孩子把铅笔削好,把水彩笔带好。但是要上体育课,家长为什么就不能帮孩子准备好一双运动鞋呢?就因为怕天气热就可以不遵守课堂规定?体育课在家长心里有几斤几两,想必不用多言了吧。

另外,“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这样的常识难道也要开大会普及吗?家长们不该反思在这件事当中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吗?如果学生因为穿凉鞋运动而受伤,你们会告体育老师没尽到管理责任吧!如果不让孩子上课,你们会说老师没有尽到教学义务吧!在孩子安全的问题上,在体育老师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上,所有家长都能把眼睛擦得雪亮。而在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上,在自身应尽的责任上,很多家长都习惯性的选择了装瞎。

总有一天,你们的孩子会明白,什么叫“脚下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教委和学校,不作为,一心想息事宁人,可悲!

不管是教委还是学校,应该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有个正确的态度。如果真的是“一切为了孩子”,那就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给家长一个知道“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的机会。处罚体育老师的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自己该担多少责任,要让社会听见“教育”的声音。像这样单纯的“处理涉事教师”,不免让所有辛苦的一线教师感到心寒。

在教委和学校的角度看来,跟家长讲“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这样的道理也许很困难;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或许会被熊家长和无良媒体给定个“包庇罪”;协调相关矛盾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处理体育老师吧,这个“常规操作”最省时省力,也最“安全”。作为“自己人”,也是手下人,体育老师应该不会怎么样吧。呵呵!

孩子,缺失如此重要的教育,可悲!

整件事看下来,孩子是最无辜的,也是最最可悲的。上体育课不遵守规定,这本身就是“规则教育”的缺失。而不重视体育课,当今社会也已经有了很多深刻的教训。从长远来看,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仅靠着“优秀”的文化课和父母的庇护,孩子将来真的能在社会上立足吗?

最有能力帮助孩子的人“选择性失明”,最想帮助孩子的人报国无门,最应该从中协调的人习惯了息事宁人……

“少年强则国强”,对此我们坚信不疑!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能来让“少年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