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难得历史机遇
2020-09-18 10:26:27来源:100唯尔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这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安排、专业教学实践等是基本吻合、基本一致的。可见,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可以说,离开了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职业教育。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职业教育具有实施劳动教育的先天优势

从政策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优势主要有: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与劳动相关的重要批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与劳动相关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三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中包含劳动元素。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四是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劳动者。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从实践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优势主要有:一是职业学校具有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优势。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众多,其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是实施劳动教育的良好场所。二是职业学校具有实施劳动教育教师方面的优势。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多是“双师型”教师,具备实施劳动教育相关教学的基本素养。三是职业学校具有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优势。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一半以上为实践性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中本身就含有劳动教育元素。四是职业教育有长期的劳动教育实践积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经验,这是实施劳动教育很好的可借鉴经验。

积极服务好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

首先,职业学校自身要实施好劳动教育。利用职业学校自身拥有的实习实训基地优势和职业学校自有的专业师资优势,把提高职业技能与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高度融合,实施好职业学校校内的劳动教育课程。

其次,在职业学校实施好劳动教育的同时,积极服务好大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特别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同时,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这些政策既是要求,也是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好大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既是分内之事,又是发挥好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然之举。

再其次,职业教育在服务大小中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是职业学校广大师生展示职教风采的大好时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以博大的职业教育胸怀,向中小学、向普通高等学校展示服务意识,展示职业精神,展示办学成效,展示职业学校师生风采。

最后,职业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以及服务大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提升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绩效、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好机会。

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在职业教育利用自身优势实施劳动教育,服务好大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中,应当珍惜国家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的历史机遇,珍惜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一,加快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纲要》提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各地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职业学校要努力争取资金支持,争取让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把相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在当地职业学校。这将有利于教育部门的统筹与协调,有利于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并推动加快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第二,加快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纲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辅导员培训内容。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职业学校应借助相关政策支持,利用专业师资优势,帮助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并在服务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第三,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将推动地方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纲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好大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一举两得”之举。在这种政策形势下,职业教育正好借助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之机,加强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沟通,争取支持,服务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第四,利用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契机,全方位营造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纲要》提出,积极协调新闻媒体传播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思想,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下,在教育部推动下,职业教育遇到了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难得的历史机遇,职业教育应抓住历史机遇,珍惜自身具有的劳动教育先天优势,加快发展。

(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史文生 系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劳动教育确定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近日,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若干重要举措。对于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来说,《意见》为全面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全面自由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和对象世界,唯物史观正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唯物史观出发,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其中,“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重要论述包含着对劳动价值的科学阐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贯彻深化了这些重要论述,提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于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些重要论述和文件精神来看,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并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并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可以说,离开了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职业教育,甚至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最完整的劳动教育。经过多年实践育人的积累,职业院校拥有开展劳动教育最为丰富的实践操作资源与师资教学优势,不论从人才培养方案、劳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方式、校园文化建设等育人形式上看,还是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劳动理论与实践资源的整合来讲,职业院校通过劳动实践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较为全面地发挥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技术技能培养代替劳动教育,而应当通过专门的劳动课程让学生明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提高学习技术技能的自觉性。

二、全面落实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从总体要求上看,《意见》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定位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一是从整体上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意见》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并专门对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内容的专题教学,进行了不少于16学时的量化规定。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同时对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劳动月的举措予以制度性安排,并要求通过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形式,对这些制度性安排进行细化,对包括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任务目标予以明确。在劳动教育内容要求上,《意见》分别以中职与高职为层次进行了区分:中职学校要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劳动态度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高职学校则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结合产业新业态与劳动新形态,开展包括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在内的劳动教育。总体上,明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与职业经验,使其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局面时,能够具备主动作为、实干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公共服务意识,养成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职业素质。

二是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意见》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的作用发挥为内容,明确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方式。其中,在中职、高职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强调社会支持作用的发挥,倡导劳动教育中劳动素质的养成,鼓励开展包括社区劳动、家务劳动、志愿劳动、服务劳动等形式在内的普遍劳动教育,不仅从文化知识更从技术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塑造,使他们感受劳动环境与劳动成果,丰富劳动教育体验,促进职业精神的养成,使掌握生活必要劳动技能成为基本素质,增强其自身和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

三是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意见》明确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职业教育类型中的劳动教育需要生产实践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劳动效率并将其有效反映出来,这无疑是一项需要指标指引与质量监测的评价活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的健全,为制定体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与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职业院校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通过公示、审核制度,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三、持续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支撑保障的有效路径

第一,切实加强劳动课程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一是聚焦劳动素养与职业精神培养,制定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专门培养方案,发挥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实习实训课等课程载体作用,实现劳动教育元素从培养内容、课程设计、实施方式到督导考评的全程全方位融入。二是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全体教师培训内容,提升全员开展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三是强化对劳动课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四是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兼任劳动课教师,通过他们从自身课件准备、课堂教学到人生经历、日常行为举止上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的优秀典范。

第二,以出台相关政策为契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职业院校要按照《意见》要求,加快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发挥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在协同创新上的重要作用,将劳动素养、劳动技能、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及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场所,发掘整合教学科研、组织管理、宣传后勤等不同技能岗位的校内“勤工俭学”资源,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制定实施劳动教育校内、校际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生身边劳动教育引导的全员参与。为此,职业院校在与社会各界合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政策倾斜和制度性需求,有必要通过改革措施加以实现和满足。

第三,在校内外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

职业院校要把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定位为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人格价值观塑造,通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营造,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格与劳动光荣的职业认同。具体来讲,不仅注重劳动教育的校内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劳动文化节、专业技能竞赛、校园技能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在校园文化宣传、校史校规教育、校园服务管理等工作中融入劳动教育思想,增强学生关于劳动意识、劳动制度、劳动精神、劳动成果的感知体验。同时,要注重劳动教育“走出校园”的环境熏陶,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农村社区开展“非遗传承”“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与志愿劳动。此外,综合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展示劳动业绩与事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劳动光荣、技能成才的劳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来源: 天津日报原文标题:全面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荣长海、天津美术学院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