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职教改革发力进行职业人才培养 新职业教育赛道头部未定 难点仍在
2020-09-19 14:54:39来源:100唯尔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则因其对社会生产实践的直接影响,成为最普遍、最重要的教育类型之一。未来十年,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岗位需求与应试教育的落差扩大;以及新兴科技及智能化带来的社会工种变革;“新职业教育”将成为刚需,其行业规模将十分可观。

在科技与经济推动下,社会日渐繁荣,社会分工正逐渐细化,在相应细分领域拥有精湛技术及专门知识储备的“专才”,在职业市场将更具竞争力。2020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成为最大的确定性。各个行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大的人才需求,加剧了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多元化人才。

新职业教育在今年成了热词,自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一时间,对职业教育的讨论就没有停歇,事实上,近年来高职扩招、民促法实施条例原则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从未间断。

什么是新职业教育?不少业界读者和我交流时,希望进一步理解“新职业教育”,并发出疑问,“新”是指泛互联网的职业品类吗?新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五个特征:和消费领域的新零售一样,新,不局限与品类的新,它还在其他维度呈现出结构化升级的特征:包括上游产品品类和调性(品牌)、中游产品模式,下游消费者属性与消费习惯等。这些特征,可能为赛道提供有意思的创新空间。

现代应试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大众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以及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积累。然而,社会岗位的实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则远远大于应试教育所能提供的。通过应试教育选拔的人才,经过新职业教育的洗礼,将更好地实现与社会岗位的衔接。

近年来,大学生“考证热”长盛不衰,也从侧面说明了职业教育在实现应试教育与社会岗位相适应方面存在巨大作用。这种“充电式”的新职业教育,不仅限于刚出身社会的“新人”,职场老鸟们也在适时补充自身所需的新知识,以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网课热”便诞生于这种趋势——它不仅覆盖互联网推广、新媒体运营等新兴职业;而且也对人力资源、法律等传统职业也有所涉及。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批职业将会被改变或替代,这不仅包括大量重复性劳动的岗位,甚至会波及一些目前的“高智商”职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价值被取代,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体现。

但能否看到这个赛道的创新升级,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产品构建者格局、产品质量能否匹配新一代(尤其是新品类相关)消费者的需求,此前也曾提及。

据广证恒生等公开数据报告,2020年职业教育的总体市场规模预测将有11077亿,其中学历教育为1900亿,非学历教育达到9100亿。

用项目制学习进行职业人才培养

政策与资本,一直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2018年至今,国家发布一系列利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推动职业教育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步入政策鼓励的黄金期。政策的扶持加之旺盛的需求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在谨慎融资环境下,2018年到20205月职业教育培训市场仍发生了140起投融资事件,而资本的注入又进一步拉动了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自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的出现,为求职者带来更多新机遇、新选择。

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快车道。新的形势、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无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意味着,与市场、产业互动紧密的职业教育,要随时准备好“适应新要求”“做出新调整”。

极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如何培养大量适应时代的人才,张高认为,除了课程之外,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因此可以利用项目制学习进行人才培养。

对于项目制学习的优势,张高进行了近一步的解释,如果职业教育只是上课而不去做一个真实的项目,那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会差一点。在解决一个真实的项目过程中,也不仅仅解决技术的问题,还需要与客户沟通,需要清理数据,招商等,这些能力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的本身。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去尝试,是培养更多人才很重要的一步。”张高说。

泰国格乐大学大学管理委员会委员李黎光博士也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不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职业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有一部分课堂是可以通过线上来完成,而更多的课程重点在于技能,熟悉技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

“用项目进行实践则是一个好方法,犹如打仗练兵,通过跟用户跟企业去结合的应用型项目来进行教学。现在我们要主动的去掌握原始的创新,进入智能化时代,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李黎光表示。

新职业教育赛道头部未定难点仍在

学易时代联合创始人郁苗坦言,从去年人社部设立15个新兴职业开始,在职业教育赛道玩家就已经在围绕“新职业”进行布局。

但是,郁苗也指出,虽然职业教育赛道玩家很多,更有孵化出独角兽的企业,但行业目前没有非常明显的头部企业,这就导致消费者和用户在选择时,头脑中对于品牌的意识和定位都不是特别清晰。

“新技术的普及,人才的存量,包括新的产业需求是大势所趋。”李黎光表示,新与旧只是说法的不同,而核心还是没有变,就是打通学校跟企业之间,并形成产学研的闭环。

而对于目前职业赛道存在的问题,李黎光表示,这是分主体和个体的。人从学校来,学校是拥有最大保有量的主体。既然职业教育想打通学校跟企业之间,并形成产学研的闭环,就要建立桥梁,可以在大三大四,把我们自己的项目移植到学校里面去,同时对接企业。

“学校都是公开公正公平的。你有什么样的优势?为什么跟你合作?”他坦言,“这是职业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向需求端赋能,给他带来价值。学校的学生没有行业的经验,找不到项目,而企业端有很多项目。这就是互补的,而我们就是补短板的。”

一场疫情,打乱了职业教育领域企业的原有节奏,线下机构面临资金或者转型线上的压力,线上机构则面临大量用户涌入后,保持课程与服务质量的挑战。

京东教育B2C平台负责人向晓华表示,目前职业教育仍存在获客成本高的问题。

向晓华向记者介绍了一个行业现象,“有不少职业教育的机构进行沟通,如果说京东愿意做一些单独的商家的活动,只要能达到ROI(投资回报率)比例在1:1.5甚至1:1,他们都愿意去合作。但向晓华坦言,如果是ROI比例达到1:1,企业的生存可能是面临着很大的这种挑战。但是客观上来讲,还有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

向晓华坦言,“京东其实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现在在做用户的心智魔方,我们希望能够把京东平台上的有价值的用户跟我们的职教精准的匹配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用户库,然后通过各类的运营活动,推广广告等等,将商家的优质课程推送给用户。从目前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很多的入驻的商家在平台上其实还是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作为平台方,向晓华坦言,”如果说企业能够在自身的品牌和课程的质量等等这些层面能够做的更加优质。那么在京东平台上,我相信这种我们的用户的规模和基础,一定能够帮助机构去承担。”

原文标题:新职业教育迎来新风口?跑马圈地同时难点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