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基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深化“1+X”证书制度
根据教育部“1+X”证书试点方案要求,试点职业院校需在书证融通、课证融合上下功夫、做文章,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堂创新等结合起来,全面推广“1+X”职业技能课程,推进“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社会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成为当前职教改革的关注热点。对职业院校而言,“1+X”证书制度试点是机遇也是挑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制度发挥应有作用,需要职业院校基于“三教改革”,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中课程、师资、资源与职业技能培训中课程、师资、资源的有效融通,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依托产教联盟,坚持大师引领,完善师资结构。
以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为深化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学校牵头成立产教融合联盟。联盟集聚了汽车领域技术和人才资源,为政府、企业、行业、中高职院校提供了交流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师资水平是衡量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1+X”证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入企业的能工巧匠,同时培育孵化了一批年轻的技术能手。学校对专业骨干教师提出“培训师”能力要求,要求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攻克企业技术难题,还能在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以“三师”素质要求对标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在“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出“四先四再”的师资队伍培养理念,即“先站住,再站高;先成长,再成功;先仿照,再创造;先升值,再升职”。
首先,为教师赋能,从人才引进入手,把好入口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所以,可以从企业一线岗位招聘专兼职教师,从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优秀选手中选聘实训教师。
其次,为教师赋能,通过“搭台子、找路子、压担子”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搭台子”,即通过开展青年教师的“活力课堂”、骨干教师的“魅力课堂”、教学名师的“智慧课堂”以及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搭建“比学赶超”的学习交流平台。“找路子”,即通过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训”机构,为教师深入一线岗位提供一个渠道,在产学研训的路子上,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锤炼职业技能。“压担子”,即把参加国、省、市三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列入专业晋级考核指标,以此为抓手,锻炼理论扎实、素质过硬、技能高超的名师队伍,让“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鼓励教师参与物联网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服务。
最后,结合“1+X”证书制度,为教师赋能。积极申报试点学校,对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增加“培训师”的能力要求,侧重加强“1+X”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能力。让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其次,促进课证融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
依据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学校建立专业课程与“1+X”证书制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核心课程+X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X”证书项目,完成技能考核与提升。走班制、小班化、模块化成为常态,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加快教材改革和创新,关键是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在教材改革方面,推行新型活页式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有三个特点:第一,模块化结构和内容设计,实现“1+X”制度试点落地;第二,教学考核模块独立成册,让“活页”真正活起来;第三,创新阅读及使用方式,促进课程及实训变革。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开发基于“X”项目的模块化校本教材,以满足“X”证书项目教学的需要。
首先,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所服务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将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始新一轮的国家规划教材建设,要把握机会,抓住机遇,积极与知名企业合作编写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积极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的建设。
其次,在没有规划教材的情况下,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更新,及时与企业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和培训讲义等实用性教材。
此外,结合“1+X”证书的实施,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构建教学平台。当然,融入不是简单地增加几门培训课程,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材改革的手段与方法,联合证书培训机构,不断更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材,强化专业群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最后,加快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库,启动多个高水平的课程模块,建立多元化资源、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材,丰富专业教材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再者,改建实训基地,搭建“1+X”技能实践平台,推进教法改革。
对标汽车职业技能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学校对原有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进行改建。根据汽车领域“1+X”证书模块设置,结合“1+X”证书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给出的配套资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培训站、考核站设备与工具清单,改造现有实训室;建设“厂中校”实训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或以汽车结构组成划分的汽车功能实训室,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求。
教法改革首先应摒弃知识靠传授、不注重情境创设、教法吞没学法等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转而在专业教学和实训中,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其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化、任务式、情景化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环境或模拟场景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超星、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为数据载体,建设专业的智慧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互动、企业深度参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跨界融合”新课堂。
此外,教法与学法共用,以教师的“教”来引导和激活学生多样化的“学”。要以学生能力获得为目标,改革学习方式。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引导、教会学生自己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创造者,转变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展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最后,“1+X”证书制度进一步推动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将课堂从“知识传输”变成“技能生成”,把单一课堂教学场景增设为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三个场景,从单一岗位技能转变为围绕专业群的知识与技能,即一专多能。随着证书制度的深入,学分银行、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必将在试点工作中得到实践,从而影响和推动着教法的变革,打造教学相长的“新课堂”。
教法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增加实操时间,打破原有40分钟一课时的模式,大胆推行面向企业行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情境式教学,推进现代学徒制,整合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地点。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建立学分认定和积累机制,打造校企共建的“六变六融合”的汽车维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即:学校课堂变生产车间,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融合;学校教师变企业师傅,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师资队伍的融合;学校学生变企业学徒,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身份的融合;课程教材变项目工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教学内容变工作任务,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当面传授变远程指导,实现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融合。
作者:叶 盛 卢 斌 张晓锋
本期责任编辑:林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