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培训师的21项技能修炼》摘抄出来的笔记
结构混乱,黍点不明,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表情僵硬,于足无措,不知如何克服紧张?学员刁难,问题连连,不知如何控制现场?课堂沉闷,昏昏欲睡,不知如何活跃气氛?一个做企业培训的培训师段烨先生写了本《培训师的21项技能修炼》,可作为初入行者阅读。一些观点,对资深人士也有启迪。这是一本讲授精湛课程开发的经典之作,对于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有很大帮助。
作者的一些写作思路值得赞赏:比如21项技能的结构化布局,PRM+传道、授业、解惑的逻辑思路;但由于内容太全面,部分地方也较浅。此外,作者把一些心理学效应和常见理论盖上“管理学原理”这样的大帽子有点牵强。最后,培训师职业发展四步:“I”、“一”、“T”、“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中提到DISC性格分析法。它是按照内向型、外向型的“情感倾向性”和任务导向型、社交导向型的“思维倾向性”两个维度对人的性格进行分析的。之前有听过这方面的课,感觉对于分析人还是很准的。用在培训上也可以分析不同性格的学员,然后因材施教,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资料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之前只用过问卷法,以后会尝试用访谈法。访谈法必须找到关键人物,从中找到关键需求。同时需求又因岗位和员工的不同分为静态需求和动态需求。
开场白是培训的必需品,但不经过精心准备和训练的开场白往往会降低培训效果。九种常用的开场白:提问法、讲故事法、引经据典法、案例运用法、数据列举法、实物展示法、活动游戏法、回顾法、综合运用法。以后会多琢磨,让精彩的开场白掀起培训的热潮。
培训的课程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积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我也会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训练自己。加油!
1、培训首先要做好调研,就像医生治病首先要诊断病情一样。
有些公开课不做需求调查是可以理解的。公开课本身的的授课形式决定了无法做真正的需求调查,公开课就是起“普及作用”的,就是“普药”或者“保健食品”,虽然不一定保证有益,但是绝对无害。你决定去参加公开课,就意味着你去的是药店,是直接去买药的,而不是去医院看病的。但是作为内训,面对的是一家企业的内部员工,是要帮助人家“治病救人”的,这就决定了必须对症下药。如果不做需求调查,可真有点“江湖郎中”的味道了。
现实中,很多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以为权威的培训师,很少真正做过需求调查。
如果我们问题培训相关者“培训需不需要做需求调查”,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Yes”。
如果接着问“有多少人在培训前真正做了需求调查”,很多人都不好意思举手了。
如果继续问“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调查是真正掌握了学员需求的”,回答就更少了。
再继续问“有多少课程是根据需求调查来设计的”,这时候回答的就寥寥无几了。
2、PRM课程开发模型。
PRM是“现象呈现”(phenomenon)--“原因分析”(eeason)--“措施及解决方案”(measures)的简称。
(1)现象呈现
即列举培训对象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用麦肯锡“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把所有现象尽可能地罗列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步骤需要明确的是现象,而不是结论。不要过早下结论,因为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培训师在调查中要鼓励对方说话,不管对方说什么,都要表示支持,绝对不要打压和反对。
(2)原因分析
即分析和挖掘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这就要求:
尽可能把与之相关的所有原因都找出来,绝不遗漏。
分析导致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做好轻重缓急排序。
找到首要原因。
(3)措施及解决方案
即按照“传道、授业、解惑”设置内容:
传道:一是专业知识,这是基础;二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原理和指导思想。
授业:给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具体方法、技巧、工具,确保培训效果。
解惑:答疑解惑,设置问题解答环节。
3、塑造专业形象的5个原则
(1)符合身份。
永远记住自己是教师,为人师表,注意形象,“台下是哥们,台上是师生”。
(2)符合背景。
(3)尊重自己和他人。
(4)传递积极信息。
培训师要给人以积极的力量。消极的信息就像垃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培训现场不是垃圾站,学员花钱、花时间是来学习积极东西的,不是来收集垃圾的。请记住,“不要把你的垃圾袋带到课堂上。”
(5)推崇别人。
推崇学员,推崇组织方,推崇工作人员,推崇国家,推崇社会,推崇时代,推崇你身边的一切。心中有爱,才能表现出爱。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低调,越懂得推崇他人。
虽然这本书不会让你成为培训大师,但里面的每一项技能都是培训的基本功,相信只有把这些基本功练扎实了,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这是一本能让培训师全面提升技能的“百科全书”,无论职业培训师还是兼职培训师,都可随手翻阅、迅速查找相关内容。希望提升演讲等展示能力的普通读者,也会从《培训师的21项技能修炼》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