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发展!权威解读!四川职业教育
四川是职业教育大省,共有职业院校537所,在校生154.2万人。其中:高职院校80所(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在校生61.55万人;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368所,技工院校89所,在校生92.65万人。
9月23日,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0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解读《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据了解,《方案》紧密结合四川实际,体现时代特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三个部分内容,实施六个方面17项政策举措。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重点任务: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两个转变”。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推动各地各部门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转变。
确保“三个同等”。加大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视、同等支持。
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有何不同?
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澜涛介绍,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一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职教本科有着鲜明的职业教育的属性,主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培养内容重点不同。职教本科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重点培养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又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研究能力。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同。职教本科是更加注重于业内企业培养合作人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
四是学习内容不同。职教本科一般根据特定岗位和技能要求,通常以职业或工业目标为导向,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实训课程的开设,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大,而普通本科,大家都知道是进行文化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训练,对人的思维进行培养。
构建纵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中职招生机制。建立全省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鼓励初中毕业生自愿跨区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促进普职相互融通。
扩大升学上升通道。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提升普通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到2022年,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计划比例达到50%左右,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本科的比例达到20%左右。
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
相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何优势?
发布会上,教育厅副厅长张澜涛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四大优势:
第一是政策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国家出台了“职教20条”,这一系列都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开启职业教育的新征程。
第二是就业优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的深刻调整,急需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产业大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对接岗位需求和促进就业最为紧密的教育。
第三是成才优势。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突出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的需求,能够帮助普通家庭、贫困家庭实现“一人读书、一家稳定、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学好一门技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四是升学优势。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分类招生考试,实施高职单招考试、技能招生考试、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系列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稳步提升普通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推进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新建职业院校向产业和人口聚集区集中,鼓励将职业教育办到产业园区。整合1200人以下的“小、散、弱”中等职业学校。
实施重大工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50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100个示范(特色)专业,推动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实施“高职院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启动实施省级“双高计划”,重点建设15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区和产教融合高地,部省共建推动成都公园示范城市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支持成都国际职教城、宜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州“西南职教园”建设等,形成职业教育聚集效益。
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实施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和打造15个左右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15个左右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推进国家和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和示范性项目,实施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培育和认证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
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加大“订单式”、定制式、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省是首批试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的省份,承担着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推进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四川将突出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三方面作用:
突出发挥重要城市承载作用。健全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联动规划机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中,充分考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将产教融合发展作为基础性要求融入相关政策,同步提出可操作的支持方式和配套措施。“十四五”期间,四川将进一步优化布局,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向人口和产业聚集区集中,支持宜宾深入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鼓励成都、德阳等城市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发展城市群,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
突出发挥重点行业聚合作用。强化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协调推动和公共服务职能,将组建行业产教联盟作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提升行业集聚能力。围绕构建“5+1”“4+6”“10+3”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行业标杆。聚焦民生薄弱领域,推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家政、养老、托育等领域专业学科建设,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加大对重点行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信息平台支持力度。
突出发挥重点企业主体作用。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例。鼓励制造业企业为新增先进产能和新上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校企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全面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持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深化职称制度。将师德师风、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推行职业院校全员岗位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分配制。
树立先进典型。 评选、表彰一批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技能大师、优秀校长、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
把好技能关口。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
改革培养模式。探索以“三年职业教育+两年师范教育”,培养具有工科背景的教育硕士等方式培养职教师资。
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深化职业教育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什么创新的举措?
《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职业院校特点,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政策,提出要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有利于调动学校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制度。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陈泉介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剩余部分可作为职业院校绩效工资经费来源,动态核定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允许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兼职从事技术创新、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决策咨询工作,并按规定取得合法报酬。同时,《方案》提出要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构建分类清晰、名称统一、科学规范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制度。
陈泉表示,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健全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自主使用权,激发职业院校创新创造活力。同时,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聚焦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健全完善符合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开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
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鼓励招收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定期组织赴国外研修访学。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
声明:文章来源于四川发布(记者:杨璐绮),仅供学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