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药店专业销售培训解决方案:中药“五黄”的区别?
2020-11-20 15:19:17来源:100唯尔

药店的客人说想要通过中药调理下身体,有朋友推荐可以尝试一下中药五黄,想咨询一下中药五黄是什么东西呢?

中药五黄指的是黄氏,黄连,黄柏,大黄,黄芩等,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针对病情对症下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中的五黄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比较适合胃火较旺的病人,能够起到散风止痛的作用,有利于降火。

良药苦口利于病——黄连

俗语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这味药其中的滋味。而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

问:黄连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答:属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问:含有黄连成分的经典药物是?

答:黄连上清片:该中成药中,黄连为君药。主要作用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本药最适合胃火过旺的人服用,但主要是针对风火上攻之症,即: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药效主要强调一个“上”字。

另外,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因胃火过旺所致的便秘患者,也可适当服用本药。

问:含黄连成分的降火药,是否可以长期服用?

答:含有“黄连”的药物基本都不建议长期服用。如黄连上清片,成分多为苦寒药,因此,在给顾客推荐下火药时,不建议给脾胃较为虚弱的老年或儿童推荐本药。

除了黄连之外,还含有大黄、黄芩等泻火之药,因此,除了脾胃虚弱(具体表现为平时易腹泻)的人不能服用之外,还应避免长期服用该药,以防苦寒而伤阴。

提醒:双黄连口服液虽然药名出现“黄连”二字,但是该药并不含黄连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相关名

黄连、元连、味连、雅连、云连、鸡爪连、川连、王连、支连、宣连、古连、川黄连、峨嵋连、古勇连

产地

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县,四川洪雅、峨眉、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亦产。主要为栽培品。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地,为栽培品,极少野生。

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东南部,原系野生,现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鉴别

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饮片 黄连片

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 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

酒黄连

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略有酒香气。

姜黄连

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姜的辛辣味。

萸黄连

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大苦大寒,清泄而燥,药力颇强,主入心、胃经,兼入肝与大肠经。

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病证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2)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4)血热妄行吐衄,痈瘟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程热疮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敷。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酒炒引药上行,并可缓和苦寒之性。

姜汁或吴茱萸炒,则苦泄辛开,缓和其苦寒害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吴茱萸制又治肝郁化火证。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久服易伤脾胃,故内服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常量久服,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服。

配伍

黄连配木香

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辛苦性温,功能理肠胃气滞而止痛。 两药相合,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

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两药相合,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半夏、瓜萎

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半夏辛苦而温,功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萎甘寒,功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三药相合,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药理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降血压、抑制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利胆、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中枢等作用。

黄连的故事

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个姓陶的医生。他家有个园子专种药草,他用这些药草给人治病。

由于医术高明,远近都有人来请他去治病。陶医生出门的时候多,就请了一个姓黄的帮工来经管园子。

陶医生的女儿叫妹娃,长得漂亮、聪明、活泼,老两口视如掌上明珠。妹娃也喜欢栽花种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花看药。

正月的一天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妹娃来到园子里,见花未开,草未萌芽,就开了后门,沿着小路往山上走。

忽然,她看到路边有一朵油绿色的小花开放了。妹娃越看越喜欢,就用手指把四周的泥土掏松,把它连根挖起,种在园子里。

帮工看到这株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就开花的野草,也很喜欢,天天浇水,月月上肥。那草越长越茂盛,后来结了籽。

帮工把这花的籽洒在园子里,第二年,园里绿色的小花就开得更多了。

不料,妹娃得了一种怪病,满身燥热,又吐又拉,只三天,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陶医生到外地给人治病尚未回来,妹娃的母亲只好请当地另一名医前来给女儿治病。这位名医是陶医生的朋友,诊治十分细心。

可连服三剂药都未见效,肚子越拉越厉害,还屙起血来。母亲整天守护在床前,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想起女儿的病就掉泪。

帮工看在眼里,很焦急,怎么办呢?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

前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命,但过了一个时辰,喉咙痛居然减轻了。

接着,他又嚼了两片叶子,当天就不痛了。妹娃这个病,这种花草能不能当药呢?不妨试一试。

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扯了一株起来,煎成一碗水,趁妹娃的妈妈去煮饭时,端给妹娃喝了。

谁知早上喝的,下午病就好多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陶医生回来了,一问经过,非常感动。

连声感谢帮工说:“妹娃害的是肠胃湿热,一定要清热燥湿的药才医得好。这开绿花的小草,看来对清热燥湿的功效呀!”

因为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他,这药材也就取名为黄连。

医圣李时珍的救命药——黄芩

说起黄芩,就不得不说起一个关于李时珍的民间传说。相传在李时珍16岁时,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尝遍柴胡、麦冬、荆芥等清热解表药后,都无法缓解他的症状。

正当李时珍全家百愁莫展之际,一位远道而来的道士在给小时珍把脉之后说道: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此后,小时珍按照道士的用药建议,服药之后果然立竿见影。

从此,也让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精深之处,也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推崇备加。

问:黄芩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答:属清热燥湿药。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问:含有黄芩的经典药物是?

答: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主要成分为黄芩、虎杖、穿心莲、功劳木。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主要成分为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提醒:龙胆泻肝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口苦、头晕、湿热效果奇特,但是因其所含成分“木通”,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过多服用可直接损害人体肾脏,因此,需注意控制此药的用量。

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黄柏

《本草求真》道“黄柏大泻肾火,及清膀胱湿邪”。中医认为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问:黄柏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答:属清热燥湿药,善治下焦之症(何为下焦?文章下方有讲解哦),大泻肾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

问:含有黄柏的经典药物是?

答:知柏地黄丸。本药的特点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知母、黄柏这两味药。知母苦寒,善滋阴;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善治肝胆及肠道湿热。两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之效。

问:黄柏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答:中药黄柏的主要功效为清热、祛湿,善治下焦(何为下焦?文章下方有讲解哦)。故临床应用上多用于治疗湿热之症,如湿热下注所致的黄疸、湿疹、带下阴痒等。

黄芪补气汤,防病保健康——黄芪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

问:黄芪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答:黄芪为补气良药。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有些人天气变化时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问:黄芪可以泡水喝吗?适合哪些人群?

答:黄芪泡水非常适合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可在黄芪中加入少量枸杞子。这是最简便的补气方法,对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来说效果非常不错。

一个关于黄芪的民间传说

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

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qí)”。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寒苦泻火——大黄

《本草纲目》曰:大黄“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火疮”。大黄为苦寒药物,清热泻火之效十分强烈,易引起腹泻。

问: 大黄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答:为清热泻下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等症。

许多清热通便药物中,成分多有大黄。如牛黄上清丸、清宁丸、三黄片、黄连上清片。

问: 生大黄、酒大黄、炭大黄,有何区别?

答:生大黄: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在临床上大便通畅者用生大黄。

酒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如大黄牡丹皮汤。

炭大黄: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止血效果较好。外用,敷患处。

简单为您总结五味药的特点

黄连:清热燥湿,善治上焦之火,如口舌生疮、牙龈疼痛、暴发火眼;

黄芩:清热燥湿,善泻实火;

黄柏:清热燥湿,善治下焦之症,如湿疹、脚气、带下阴痒;

黄芪:补气圣药,气虚之人常服黄芪汤,可减少感冒频率;

大黄:清热泻下药,苦寒,为清热通便药的常用药物,容易引起腹泻的副作用。

中药图片知识小拓展:何为上焦、中焦、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