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药鉴定技术培训:中药山楂鉴别细解(详细、专业)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原植物 图片来源:冬凌草
中药山楂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为“北山楂”。
山楂是一种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中北美种类最多,约在千种以上。中国较少,约产18个种,6个变种。其中作为栽培食用的主要有北方的山里红和云南、贵州一带的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山楂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 图片来源:冬凌草
山楂(泛称)是原产我国的野生山果。山楂最早记载于《尔雅.释木》:“朹(qiú)、朹子”。最早入药记载于唐代《新修本草》称为“赤爪草”。而以山楂之名载入本草,始建于《本草纲目》。所以山楂叫法是从明朝才开始的称谓。
山楂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 图片来源:冬凌草
山楂(泛称)在古代药用功效十分单一,医方中应用较少。早期只用于治疗皮肤的疮疡和痢疾。临床基本不被重视。直到元朝朱震亨(朱丹溪)提出了山楂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积的作用,以著山楂之功,遂为消食要药。
如今,山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熟悉普通的果子。其实在明朝以前山楂处于野生状态,还未出现驯化栽培。其记载资料也是寥寥。直到明朝山楂的药用和食用逐渐被认识并开始被种植,发展成为栽培果树。
大果山楂——山里红 C. Pinnatifida Var. Major 图片来源:Nipic
在后来的不断驯化选育中,栽培山楂果实更大,风味更好,也与它的原始野生种山楂C.pinnatifida Bge也有了很大的差异。这种栽培变种,后称为大果山楂,便是现在的山里红 C. Pinnatifida Var. Major。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这种山楂水果。
山楂和山里红叶形/鲜果对比 图片来源:冬凌草
山里红果形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深亮红色。山里红叶片大,分裂较浅;所以两者在叶形和果实上可明显区分。
山楂与山里红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山楂来源于山楂和山里红这两种植物。其中市场上流通的药材均为山里红果实加工。山楂这一基源的药材很少见,可以说难寻,很难看到。
前段时间有朋友求助帮忙寻找此类基源样品,一时竟无从下手,因为山楂属植物众多,网上买很容易造成错种。
直到有次去天津蓟县山里,才弄到了该样品,因为当地山楂属植物资源单一,野生的只有本种。所以也才有了现在的样品照片。
山楂(山楂)原药材 图片来源:冬凌草
山楂性状鉴别: 果实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1.4cm。表面棕红色至暗红色,疏生白色圆形斑点。顶端有宿存萼,萼筒深凹,基部有果柄痕。商品多加工成横切或纵切片,厚2-6mm,皱缩不平。种子(3)-4-5粒或已脱落,质硬,长肾形,基部略拱起,中央有一条沟和两条棱脊。气清香,味酸。
山楂(山里红)原药材 图片来源:冬凌草
山里红性状鉴别 :果实大,圆形,直径1.5-1.8cm,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密布较大的白色斑点,果肉厚,种子5粒。较大,长肾形,常有一条凹沟,其他与山楂相似。
山里红和山楂两种基源药材对比 图片来源:冬凌草
两种不同基源的山楂,除在外形大小上有明显的差异外,山里红相比山楂表面有明显的白色斑点,且山里红果肉也更厚,核果也较大。
山楂圈(山里红) 图片来源:冬凌草
其中我们在市场上还有一种,把种子去除干净,中部空心的山楂圈这种规格。这是山楂商品最高的一种规格。
当然价格也比较高,一般山楂在10元/kg,而它价格基本在20元/kg左右。因此此类商品多用来食用,泡茶。作为食品级高价出售,而临床基本不用到。
附:南山楂
上面我们介绍的山楂,主产于北方一带,又称为北山楂。另外,产于南方一带,同样有味药,称为南山楂。南山楂来源于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的干燥成熟果实。
南山楂主产于浙江、江苏、云南。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置沸水中略烫。敲扁的称为楂饼,或直接干燥的称为原楂。
野山楂 Crataegus cuneata 原植物 图片来源:ppbc
现在考证发现,古代使用的山楂药材并不是来源一种植物,而是包括有山楂、野山楂、湖北山楂及部分地区还有使用的云南山楂。
其中的野山楂为主要古代山楂来源。但是明清以后逐渐被替代为山楂(山楂和山里红)。而南山楂已然被沦为冷背品种,临床使用越来越少。
南山楂药材(原楂) 图片来源:冬凌草
南山楂药材鉴别: 呈类球形,直径0.8-1.5c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有灰白色小点,顶端有圆形凹窝状宿存花萼,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常皱缩,果皮薄,深黄色至浅棕色。具5粒浅黄色果核。质坚硬。气微,味酸,涩,微甜。
最后,以一张药材总图结尾......
不同山楂基源药材对比 图片来源:冬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