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教育部:实现中职阳光招生 公示招生资质
2019-03-20 00:00:00来源:100唯尔

为了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职责,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实施“阳光招生”。教育部办公厅3月1日发布教职成厅〔2019〕1号《关于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明确告知公示网站,做到详实、准确、及时公示,切实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


一、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各地要严格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地区初中毕业生生源情况,合理安排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推进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不协调的地区,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调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县、连片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等要把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教育脱贫攻坚责任,实施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

东西协作各相关省份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按照《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审核所属招生学校的招生专业、招生工作办法及招生计划,指导和监督所属学校开展相关工作。要与扶贫部门加强对考生报名信息的比对,加强对建档立卡户考生的甄别,逐人核查考生报名材料、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信息,及时公开公示有关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及时完成新生注册建籍工作,落实好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工作。

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在联合招生、互派教师、共建专业、资源共享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畅通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到东部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渠道。要继续做好新疆、西藏内职班和内高班招生工作。

三、服务稳定就业,办好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中等职业教育

各地在认真做好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积极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方式。要加强对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管理,精心组织教学,保证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通过随班就读、专门编班等形式,逐步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保障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秋季招生补录时间,原则上截止到2019年11月20日。

四、严格公示学校招生资质,切实规范招生办学行为

各地要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职责,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实施“阳光招生”。要建立健全中职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明确告知公示网站,做到详实、准确、及时公示。在学生报名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所在行政区域内具备学历教育招生的学校资质,并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反映学校综合情况的招生简章均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后公示,其内容不得与国家和地方有关招生政策相违背,不得与经主管部门审核的本校招生章程相矛盾,防止招生学校以虚假不实信息骗招学生,公示信息须保留到当年的招生工作结束。在招生录取阶段,要及时准确公布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并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五、进一步规范流程,严格中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

各地各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做到专人负责、管理和操作,要按照中职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要求,加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工作,严格程序,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管理,确保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及时有序完成。在新学年各学期开学时间,要把网上审核与实地核实相结合,按时、准确、完整地标注学籍变化情况,切实保证信息注册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合作办学学生、非全日制学生、教学点(班)学生的学籍管理。对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以及未在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合作办学学校招录的学生不得注册学籍。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一查到底,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严肃查处。对因注册工作超时、数据不准确导致无法准确查询学籍信息,无法按时资助学生的,将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应责任。

六、做好招生宣传,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精心组织中职学校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校园开放日、政策咨询会等契机,以及网络新媒体、展览、观摩等宣传媒介,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准确解读国家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根据中职招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要密切关注招生舆情,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关切,对不实报道信息要及时予以澄清。要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考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不让一个新生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入学。

而针对教育部办公厅在《通知》中提到第一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县、连片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等要把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九三学社中央近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关于加强“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提案》指出,“三区三州”(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实现脱贫致富社会进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关系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三区三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与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直接相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成为推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和“三区三州”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三区三州”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职业教育观念、政策、师资等方面的制约仍然存在,同时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

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应加强统筹协调,制定职业教育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围绕“三区三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各地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层次和本地培养、异地办学、联合培养的规模。在基础较好的地区优先发展高职教育,搭建中高职贯通、中职本科贯通的“直通车”,推进部分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适度扩大异地办学规模,采取多种异地培养模式。

二是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全面推广免费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建设若干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加强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编写适合民族地区中职教学需要的国家通用语文教材。

三是精准施策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向“三区三州”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内职班生均经费,支持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扩大办学规模。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放宽招录条件充实教师队伍。万人援藏援疆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专项计划覆盖职业教育。允许突破教师编制标准,提高教师待遇。

五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通过财政直补、税收减免,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核算和补偿机制。

六是完善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机制。

引导优势院校通过托管办学、建设分校、“一对一支援”,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内地民办高职富余产能向“三区三州”转移。总结推广“9+3”免费职教模式,建立地方成本分摊机制,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早在2月22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京发布了《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宝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职处处长邬跃、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贾瑞武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评估中心副主任周凤华主持。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教育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以及作者代表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报告指出了目前我国在中职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问题,也同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宝民介绍中职质量年报的编制情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职处处长邬跃出席会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贾瑞武出席会议

我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取得的成就

(一)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保持总体协调发展

从规模情况看,2017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07万所,招生582.43万人,在校生1592.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体规模较为稳定。

从结构情况看,2017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为42.1:57.9,在校生职普比为40.1:59.9,超过四成的高中阶段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

从师资情况看,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共有教职工107.62万人,专任教师83.68万人。相比2016年和2015年,生师比、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

从办学条件看,全国已建成1000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及一批省级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为全国2/3的中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近3年,5项基本办学指标中有3项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二)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引领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吸引436.8万名学生参与,中职学生呈现了良好精神风貌。

二是中职学生劳动意识明显增强。中职学校开设劳动课程,开展劳动活动进校园、劳动服务进社区、劳模进校园、工匠进课堂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

三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13个省市对中职学校的综合测试抽样显示,2017年中职学生公共基础课平均合格率为90.85%,专业技能课平均合格率为92.35%,体质合格率达到89.62%。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3330名中职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18年达到3594名。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8%,对口就业率72.95%。

(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不断加强。2017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遴选了交通运输、旅游、装备制造类83个示范专业点,进一步推动中职专业建设。经过多年持续建设,中职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二是实习实训制度不断完善。基地建设持续推进。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公布了136个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确定了15个国家级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为各地树立标杆。

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师生比由2016年的1:19.84提高至1:19.59。根据13个省市中职质量年报统计,“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占比为32.72%。

四是信息化教学加快推进。2017年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了83所中职学校为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吸引力不断增强,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创壹100VR在线教育云平台上所开发的参赛作品帮助众多院校在各类全国性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折桂。在2018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就有多项目获奖,由创壹公司赛事办主任廖昌华指导的海南省银行学校赵赞甲,占可,吴朝玲《因特网(Internet)应用—家用无线路由器的配置》作品荣获中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由创壹公司与福建工贸学校朱敦玮,丘建芳老师合作开发的《细菌菌落总数测定》作品荣获中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由创壹公司与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何婷婷,杨粒,田方老师合作开发的《图形视错在服装搭配中的运用》中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由创壹公司与重庆市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许洁,张文明,赵学斌老师合作开发的《小鸡见朋友-PPT自定义动画设置》作品荣获中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三等奖。创壹在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助力推动广大教师研究教学法、探索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帮助合作院校及教师打造更多职业教育金课,惠及更多学生。

图为由创壹公司赛事办主任廖昌华指导的海南省银行学校赵赞甲,占可,吴朝玲《因特网(Internet)应用—家用无线路由器的配置》作品荣获中职组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

除了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帮助众多院校折桂之外,创壹旗下的100唯尔教育网还面向全体师生,通过直观形象VR&AR仿真教学培训软件,颠覆了传统的静态抽象、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帮助中职学生突破在复杂理论知识学习的壁垒。

(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一是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愈发紧密。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成立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覆盖了95%的中职专业,发布了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和13个行业职业教育年度报告。

二是校企合作改革不断深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探索,推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改革。

三是中职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热度高涨。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经成立的1406个职教集团中,由中职学校牵头组建的集团有722个。

四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持续推进。2015年起,教育部先后三批共遴选了55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有中职学校94所。18省份出台政策推进本地区试点工作,一些试点行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行业标准。

(五)人才支撑作用不可替代

一是提供人才资源。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6.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近八成毕业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有效保障了新生劳动力供给;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173.07万人、岗位证书培训154.76万人;全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特别是企业员工培训463.99万人,为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做出了贡献。2017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在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升劳动力人口学历层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产业培养毕业生17万人,为中国制造打造新生代工匠51万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急需人才246万人。

二是提供技术服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对1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抽样调查发现,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中职学校占比达82%,获得专利的学校占比达67%,成立技术服务机构的学校占比达79%。

三是传承民族文化。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06个,覆盖在校生58700人,毕业生超过18600人。一些地方依托教育资源和优势,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基地,成为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四是落实东西协作。2017年,16个省份签订了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东西部中职学校继续扩大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达40万人。五是助力精准扶贫。2017年,全国共资助中职学生1509.92万人次。中职学校为贫困地区群众开展各类培训,助其实现就业创业脱贫。

(六)政府履责保障发展持续加强

一是国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统筹和地方推动。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2223亿元,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949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建立了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

三是项目引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中央财政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提升,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面临问题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倾向。

一些地方对落实国家提出的“总体保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求的态度不坚定,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呈现下滑趋势,基础地位有被削弱的倾向。

二是区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差异较大,部分县域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持续薄弱,中西部地区城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激发中职学校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尚不深入,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双重不足。

四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仍需改善。

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末流”教育,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在教育内部和外部都存在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基础地位,坚持发展重点不动摇。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坚决落实国家“总体保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明确要求。

二是提高投入标准,扶持薄弱地区和学校发展。

提高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标准,重点帮助薄弱学校加快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差距。

三是落实改革政策,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加快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突破股份制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拓展学生多样化成才路径。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加快拓展中职学校学生多样化成才渠道。

五是设立专项引导,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升级优化。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设立并实施新的财政专项,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升级优化。

六是倡导新的文化,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要求,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生态,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