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猪年缺猪!猪肉缺口2000万吨,规模化养殖PK家庭农场养殖
猪年缺什么,缺猪!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5600万吨左右的猪肉产量才能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要,然而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生猪产量锐减,生猪养殖技术堪忧。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我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12.62%;2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减少5.4%,同比下降16.6%。生猪产能下降成为不可争的事实。
此外,近期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了《山东省发布生猪产业监测预警报告》,报告指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严重打压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山东省能繁母猪淘汰节奏持续加快,生猪产能下降明显。据对山东省1100多个规模养殖场的月度监测数据,2019年2月份生猪存栏较2018年2月和2018年7月分别下降23.2%和18.8%。因此,业内人士估算,2019年我国生猪产量可能减产30%,将形成1680万吨猪肉供给缺口,假如未来非瘟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控,那么生猪产能减产也是有可能达到40%,那么我国将面临2000万吨猪肉的缺口。面对如此大的猪肉缺口,怎么办?
缺猪,怎么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进口,自中国与葡萄牙签署输华猪肉双边议定书后,第一批来自葡萄牙的24.99吨冷冻猪肉于3月22日抵达天津口岸。 但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对美国进口的猪肉加征25%的关税,2018年1-11月进口量为84,026.32吨,较17年同期减少68,509.564吨,跌幅达44.91%。美国作为我国猪肉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一,2018年猪肉进口数量的锐减,2019年如何还未可知。何况,靠进口的猪肉很难填补将近2000万吨的缺口,过度的进口还会造成国外猪价的大幅度上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得靠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难题。当前,对于我国生猪养殖技术如何发展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规模化养殖和发展家庭农场式养殖。
规模化养殖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加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有效推进技术进步,而且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这也是非常符合当前消费者健康、安全的消费理念的。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首位,它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行业关注。3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重点支持建设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到2020年,全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72%,出栏率由146%提高到160%,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出栏率达到180%以上。《意见》提出,对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散养户,依据环保、疫病防控、农村环境整治等法规、政策,采取“劝退清理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合作发展一批”的办法,引导其逐步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规模化养殖真的是接下来生猪养殖的唯一道路了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养猪业的养殖最早是散养模式起步的,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头猪,直至目前在很多地区,养猪都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前,我们一半左右的猪肉生产都是靠众多的中小散户和家庭农场提供的,而不是所谓的规模化大型养猪场。甚至大型养猪企业的猪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散养户手中购买的。
2014-2017年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比例: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是美国的人口的四倍左右,据了解,目前很多生猪散养户大都是高中以下的学历,大都是农村人,他们以养猪为生计,对规模化养殖的要求,他们很难到标准。因此,对于这部分群体,何不尝试发展家庭农场模式的养殖呢。
规模化养殖会成为必然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相较于规模化养殖,小编认为以家庭农场为主导地位,逐步走向规模化养殖是更可取的道路。特别是目前80、90后逐步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养猪模式、养猪管理、生猪养殖技术将会对为未来中国猪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