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讨论:新职业教育
2019-06-02 20:54:03来源:100唯尔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大多数行业中“职业教育”是以“学徒制”(apprenticeship)的形式进行。如英国的学徒制,便是在中世纪随着行会的出现,发展至今演变成“现代学徒制”,其表现便是产教整合、在企业内进行学习。也有比较例外的如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那时候便有了医学院,学生交学费获取技能。

学徒制的时代,行业技能以手工业、服务业为主。工业革命之前,人均GDP是不变的,也没有“资本效率”的概念。学徒的时间周期很长,对手艺品质的要求也很高。如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官营手工业中便出现了系统而发达的培训制度。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槊之工二年,矢镞珠溪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 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

这段记载说明了唐代学徒的考核年限,因为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每季度和年终都有考核。唐朝业延续之前的“物勒工名”制度,即学徒在提交作品时要刻上自己名字,以方便进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我们看到这便是描述了当时官办职业教育体系。放在今天来看,就是我们的中专、大专等。这里我们也要看清职业教育包含的范围,不只是大学毕业之后接受的职业教育。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什么时间点开始进行职业教育是个人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教育与求职的关联性极高,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我们看来是构成个人综合能力的基础。两者作为横纵坐标形成的面积,便是对社会的经济价值。

随着文明演化到了今天,职业教育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大学无用论”的背后,便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所需技能的脱节。职业教育渐成主流选择,官办职业教育也力图和产业完美衔接,于是在模式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趋势。新生事物的快速爆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现代服务业,甚至网红、电竞等等新职业层出不穷,在品类上,学科交叉、技能综合,呈现出“三千六百行”的现代景观。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快速增长,语言培训、K12等领域的市场教育之后,用户越发习惯线上学习,在交付方式上,知识付费、线上线下结合、双师、在线一对一、小班课等不一而足,多元化的供给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新职业教育”。

我们回看所谓“旧职业教育”,在各个职业领域都出现了一批公司,如公考领域的中公、华图,医考领域的金英杰,司考领域的万国,等等这些都会面临着“扩品类”的问题。花费高昂营销成本获取的用户,在完成阶段性学习之后便离开了平台,用户生命周期有限。如果强行扩品类,其师资、营销、课程体系等等都得重新做一遍,其难度不亚于二次创业。

我们还是站在所服务“人群”的角度思考。这样“延展性”便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品类的宽度,是不是能够围绕着同样的人群持续服务?如IT培训,除了基础的C++,还有Java、Java、Python、R等等伴随着新底层出现的语言,程序猿们也需要更新火药库。之后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着你。其二则是品类的纵深,是不是值得同一个人长期投入学习?如营销,显然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技能,顶级营销大师叶茂中,和初出茅庐的4A公司实习生,可能有着“天山童姥之差”。即使同样在行业中浸淫许久的营销老手,由于天赋的原因,也会有着“金线之差”。职业教育品类的宽度和纵深,决定了单个学员的LTV模型,也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公司的估值预期。

然而如同没有完美的人一样,也没有完美的公司,市场足够大、品类延展性强两者似乎不可得兼。当我们放到整个教育行业来看,同时满足这两个特点的就是K12教育(并且是硬核刚需)。我们看职业教育中,有一个品类是“职前教育”,在今天大学生求职愈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为用户的强刚需,因此会在短期内获得比较好的营收规模,这一赛道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我们用前述的模型,从品类的天花板、延展性的角度来分析,这类项目的未来发展还迷雾重重,或许需要在模式上更进一步地探索。

我们回看所谓“旧职业教育”,在各个职业领域都出现了一批公司,如公考领域的中公、华图,医考领域的金英杰,司考领域的万国,等等这些都会面临着“扩品类”的问题。花费高昂营销成本获取的用户,在完成阶段性学习之后便离开了平台,用户生命周期有限。如果强行扩品类,其师资、营销、课程体系等等都得重新做一遍,其难度不亚于二次创业。

我们还是站在所服务“人群”的角度思考。这样“延展性”便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品类的宽度,是不是能够围绕着同样的人群持续服务?如IT培训,除了基础的C++,还有Java、Java、Python、R等等伴随着新底层出现的语言,程序猿们也需要更新火药库。之后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着你。其二则是品类的纵深,是不是值得同一个人长期投入学习?如营销,显然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技能,顶级营销大师叶茂中,和初出茅庐的4A公司实习生,可能有着“天山童姥之差”。即使同样在行业中浸淫许久的营销老手,由于天赋的原因,也会有着“金线之差”。职业教育品类的宽度和纵深,决定了单个学员的LTV模型,也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公司的估值预期。

然而如同没有完美的人一样,也没有完美的公司,市场足够大、品类延展性强两者似乎不可得兼。当我们放到整个教育行业来看,同时满足这两个特点的就是K12教育(并且是硬核刚需)。我们看职业教育中,有一个品类是“职前教育”,在今天大学生求职愈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为用户的强刚需,因此会在短期内获得比较好的营收规模,这一赛道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我们用前述的模型,从品类的天花板、延展性的角度来分析,这类项目的未来发展还迷雾重重,或许需要在模式上更进一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