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职的存在难道就真的没有意义吗?
2019-07-08 15:50:41来源:100唯尔

中职的存在难道就真的没有意义吗?

最现在不少人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一个错误的存在,认为国家根本没有必要为了办中职学校而浪费财力、物力。而是应该把中专教育这一系列的资源都投放到中高中,大学上去,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上大学的机会......有关“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办”的问题、“职普比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可是这样的观点真的就正确吗?

网络,电脑,手机,新媒体等等新兴产业越来越多,这也需要中职来培养各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日本的漫画,机器人产业的人才都靠中职培养。由于教育是一个系统,而教育这个系统,又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虽然现在的热点问题是中等职业教育这个点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问题,乃至是整个教育系统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问题。

中国主要就是职业歧视太严重,其实现在“中职”这个群体,对任何有实际生产企业的地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从人才类型到教育体系、从教育体系再到中等职业教育,阐述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然地位。

一、国民教育应然体系分析

试想,如果没有中职教育,社会将会怎样?

当前中职教育对社会稳定贡献巨大,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对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就业形势也极其严峻,需要的技术性人才也越来越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中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那些上不了大学,又就不了业的青少年在社会上晃荡,将会给社会造成多少不稳定因素,许多地方社会治安形势将可能因此而动荡不安。

教育体系是社会大体系下一个子体系。教育体系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作用有诸多方面,但主要还是培养人才。社会大体系对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类型要求,一般认为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型人才,一类是应用型人才。两种类型并非截然分开,但是依据以研究为主还是以应用为主,还是可以进行清晰地划分。

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特质,价值取向也有差异。教育对这些特质的形成具有引导和推进作用。如普通高中生中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就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思维方式;而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主要是行动思维逻辑。

研究型人才在于发现存在和规律,而应用型人才在于运用存在和规律,两者实际上针对的不同的两大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与实践行动体系。科学技术体系是人类为了描述规律和传承科学技术而设计的体系,而实践行动体系是人类为了运用规律和改造世界而设计的行动体系。作为普通高中和研究型教育,主要是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体系;而中等职业学校和应用教育,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实践行动体系。

在实践中,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在初中后或者高中后教育阶段都建成了研究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两个体系。如德国从1963年开始,已建成248所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数量已超过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且已有3个州赋予州内部分应用科学大学相对独立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如黑森州的富尔达应用科学大学可独立授予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加拿大除了通过综合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外,社区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也通过授予应用学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中的技术技能人才。加拿大自1995年开始授予社区学院应用学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有5省通过正式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准许社区学院授予应用学士学位。

二、学生应然分流分析

由于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特质差异较大,为了高质量培养,多数发达国家在初中后或高中后对学生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应用型教育体系,另一部分进入研究型教育体系。虽然二者之间建有立交桥,但两个体系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是初中后分流还是高中后分流,主要依据各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人的发展需求、就业需求和经济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而设计。

瑞士、德国是初中后分流国家的代表。瑞士的学制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以及多次选择的机会,而职业教育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据瑞士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6学年瑞士有226 351名初中毕业生选择参加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98 328名初中毕业生选择普通高中,这表明在初中阶段结束后,70%的学生会选择接受基本的职业教育。

瑞士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三类:综合性大学、应用科学大学以及师范院校。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后如果选择应用科学大学则需加试职业技能科目,而职业高中毕业生则无须考试,持职业高中文凭可直接注册应用科学大学。瑞士应用科学大学于1993年由全国50多所高等职业学院按地区合并而成,现有7所公立应用科学大学,私立1所。在2000—2001学年在校生人数为25 137人,到2017—2018学年,已有超过76 500人在应用科学大学学习,学生规模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

而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来源主要有职业/专业中学毕业生、专业高级中学毕业生、高职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专科学院毕业生以及文理中学毕业生五类。对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尤其是普通中等教育的毕业生需要至少3个月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实践经历。在制度设计上,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入学通道几乎能够与所有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衔接,至2017—2018学年,已有982 188人在应用科学大学学习,相比2005—2006学年,人数增长了近一倍。

在瑞士和德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主要招收技术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大学主要招收普通高中的学生,且应用型人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OECD各成员国早在1998年接受中职教育(包括学徒制培训)者的比例平均已经达到53%,这构成了发达国家高中阶段学生的主流。

北美国家学生是在K12后分流的,中等教育的第3年称为学术年,一般情况,进入高等学校学术学位教育的,要进行学术年的学习;没有进行学术年学习的进入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的专业学位专业学习。虽然美国是在K12后分流,但在中学教育阶段,大量纳入职业与技术教育课程和职业证书,超过90%的高中生在高中期间至少学习过一门职业教育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在学位上进行区分,建成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学位体系。

教育分流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正是基于社会发展对不同行业和职业的要求,基于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人才的要求,建构了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又为人们提供了通向不同行业、职业的途径,受教育者基于自身个体发展或就业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分流。

三、中职应然地位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应处于何种地位,一方面取决于其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取决于其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是通过人来体现的。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15年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中职学历的受教育者工作在各个行业门类,且从业人员规模很大。如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中职学历从业人员占该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7.1%,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来自职业院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应处于何种地位,首先取决于我国学生是初中后还是高中后分流。

本文选择从初中后分流。普通高中作为学术高中,职业学校作为技术高中,普通高中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职业学校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基础阶段,任务不同,但都具有基础性高中教育的特点。

第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对知识学习遇到困难而善于职业学习的学生需要在初中后能够较早地接受职业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思维、职业行为、职业语言、职业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更有利。

第二,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年宝贵的时间,对学生重要,对于每一个家庭也十分重要。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为困难的学生,在初中后接受职业教育能够相对减轻家庭负担。

第三,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结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数量需求远远高于研究型人才,如此大规模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以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OECD多数成员国目前仍然采用初中后分流的主要依据。

四、应然教育政策分析

(一)学生分流应然政策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然而现状是自2010年后普职招生规模的差距越来越大,而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却在增加。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招生政策不合理,造成了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错位。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但我国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同样以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如安徽省发布的2018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计划中,安徽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计划招生110 656名,其中面向普通高中81 799名,面向中职28 857名,中职学生仅占总招生计划的26%。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同样倾向优先选择普通高中毕业生,以江苏省为例,2014年江苏省职校生升入本专科高等学校的比例为11.5%,升入本科的比例仅为1.8%。因此,必须加大分类招生力度,采用应用型大学考试和研究型大学考试分类考试,甚至技术技能人才的分类考试。高职主要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用本科招生指标1/3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随着高考分类考试的进一步深化拓展,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教育专业应根据专业型人才的特质及其成长基础条件,增加职业技能考试项目,改变招生考试重学轻专的倾向。国家应该在分类招生考试方面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文件。

(二)结构优化应然政策

我国提出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较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研究型人才长期匮乏所致。我国恢复学位教育后,起初授予学位只有学术学位,到1990年才开始设立专业学位。而随着时代发展,政策的滞后逐步演变为研究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非常庞大,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缺位和弱小。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专业学位授予数量,例如至2017年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招生达402 104人,占总招生人数的55.68%,已超过学术学位招生人数(专业博士学位招生人数虽有所增长,但占比仍然较低,仅占3.22%)。

虽然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授予规模大幅提高,但是与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相对于美国,专业学位占比较低;也没有像德国建设一批应用科学大学;更没有像加拿大授予应用学位。由于职业中等教育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升入高等学校的学位教育专业继续学习成为应用型人才,所以,欧洲国家中等教育职普比达7∶3左右。

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中职教育

目前中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是贡献巨大,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是早已妇孺皆知,因而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非常的发达。

也正是因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使我们丰富的人口资源得以迅速地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况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了较大缺口,为破解这个问题,2014年国务院决定提出要求推动地方本科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目前,应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本科大学,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国家中、高、本、研协调发展计划,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结构失衡问题。

(三)能力建设应然政策

目前,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教育的作用认识仍不到位,重视不够;仍然有大比例中等职业学校没有达到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迫在眉睫。

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后,主要依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形成,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发文确定了111所高校整体转型,36所高校部分转型。但我国应用型本科建设没有像德国、加拿大、瑞士依靠职业院校、社区学院、技术院校升级形成,而是选择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转型建设,由于这些地方本科转型困难,再加上分类高考落地滞后,这种体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学习借鉴加拿大等国家经验,加强地方本科转型同时,在高职示范校中,选择一批高职升级版四年制应用学位教育。采取应用学位教育计划,开展应用硕士激励引领机制,加大推进转型力度,推动地方本科转型和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升级发展。

文凭高也不一定是敲门砖。

目前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这绝不是可以用学生文凭高低来衡量的,也不是可以用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来衡量的。

事实上,中等职业教育当前从事的几乎是提高青少年中文化低的人群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说,中职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几乎处于全民族思想文化底线的这个群体的思想文化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可看,中职教育的社会意义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6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