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职业院校单招学生的问题与对策
2019-07-15 15:14:43来源:100唯尔

一等奖论文选登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郭群

职业院校单招学生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李克强: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关 键 词:单招学生 问题 对策

2016年12月2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之中,促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

可见,从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教育工作会,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动摇,而是“更加突出”,更加强调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那么,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又能否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修炼成为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呢?在此,我想谈谈一个特殊的群体——职业院校的单招学生。以我院为例,谈谈职业院校单招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背景:

单考单招是由国家教育部单独对中等专业学校应届毕业生高考招生的一种形式,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考单招。参加招生录取的学校主要是一些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除少量招收本科师资班外,其余的招生计划均为普通专科。单考单招本是为广大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设计的一种招考方式,现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考。

我院是一所新办的高职学院,2014年招收的高职学生是我们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黄浦一期”。在跟众多的高职院校争夺生源的激战中,虽然我们拥有地理位置优势、成都双核发展的战略优势,但也不能回避我们的办学历史几乎为零的短板。因此,由于对高考以后的招生情况没底,主观上希望通过“单招”垫底定心。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办学时间短暂,但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已经通过了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资格审核,因此,这两个专业具备单招的条件。在以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我院在2016年秋迎来了首批单招学生。

二、学生现状:

本人有幸担任高职2014级、2015级、2016级学生的教学,所以对三个年级学生的状况比较有发言权。尤其是在2014年,我担任汽车工程学院全体高职学生的《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工作。2014级是我院的首批高职学生,学生成绩不理想,以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例,高考分数见表格中:

国庆后还补录取了几个100分以下的少数民族学生。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理工类学院招收的学生成绩,只相当于报考艺术类学校的成绩,这些分数学理工科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这一届学生底子差,但比起2016级的单招学生来说,他们的状态已经算很不错了。总体来说,他们心智比较成熟,多数人有基本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虽不十分主动,但课堂还是严肃的,具有高校课堂的氛围。我们初次站在大学讲台上,既振奋又压力重重。那一年因为有学生的需求,也迫使我学习了很多东西。2015年,我再次承担2015级全体高职学生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这一届学生比上一届基础稍好,录取的平均分也更高,汽车工程学院一共5个班,每个班的课堂方方面面都感觉非常愉悦。

2016年秋,我第三次接手高职班的教学工作。任教科目是《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三个统招班和一个单招班。三个统招班跟往届的情况不相上下,而这个单招班则让人颇感惊讶,跟统招班有天壤之别!在教学过程中,我跟另一个单招任课老师唐苛老师以及两个单招班班主任,还有在成都的其他几个理工类高职学院的大学同学交流,他们反应出的情况也都如出一辙,主要表现有以下“四差”:

(一)、基础差

大学一年级,除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还会开设专业基础课。比如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车身修复专业,都会开设诸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及CAD》等课程,为大学二年级上专业课程铺路搭台阶。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这些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具备一定的普通高中数学、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起知识和能力双支撑的作用。而我们的单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由于没有上过普通高中,他们高中数、理这一课几乎是空白,更别说给理工类的专业提供知识支撑了!

(二)、自律性差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12月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是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要培养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就是说要静心、专注、精益求精。自从2014年我上高职的课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跟中专不同。大专的教学,功夫多在课外,课堂是愉悦的,不会有学生干扰老师上课,大部分学生也有互动。而当我上单招班的课时,有一种回到中专课堂的感受。他们显得心智不够成熟,上课甚至坐不住45分钟,专注力和自律性跟统招学生有很大差距。表现在开课时掐算好刚刚不迟到的时刻进入教室,多数人带着没吃的早餐,女生甚至还有部分没梳头、化妆的,诸如此类的事都计划着在课堂上择机完成。听课的过程中还要说话,有的女生甚至还让老师停下讲课制止若干次......这一切一切,仿佛让人又回到了中专生的课堂,他们对大学的课堂缺少尊重和敬畏,连基本的自律性都没有,又谈何专注、静心和工匠精神呢?

(三)、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我把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归纳为以下四“自”: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省,学习上要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自主学习。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而我们的单招学生,虽然坐进了大学的课堂,身份已经切换,但真正的思想意识并没有转变。他们目标尚不明确,定位不清晰,没有意识到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而认为只是沿用以前中专的模式,再在教室里多坐几年,然后就变成了大学生。因此,在他们心中中专与大专,只是以读书时间长短来界定的,忽略了思想意识和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还停留在被动学习的模式上。

(四)、成绩差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对比学生的态度和状态,这半年我已经深有感触。同样的教师、同样的环境、甚至更多的苦口婆心,但收成却大相径庭。以下是这次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分数表(不包含平时成绩):

换算成百分数:

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平均分,单招的一班跟其他统招班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到统招班成绩的一半;其次是人数最多和人数较多的分布段(图中阴影部分),单招班集中在20——30分段,其他班则处于80分段左右。不只是一班,唐苛老师执教的另一单招班五班,考试和课堂情况与一班如出一辙。如此成绩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跟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是不是有些不搭调?高分不一定高能,难道低分反而高能?

三、原因分析:

又到单招考试月,回忆去年3月我们正为此忙碌,本人也投身其中。既然我们的单招学生也都是经过选拔来的,为何从习惯到成绩,跟统招学生有那么大的差距?简单梳理一下原因:

(一)、选拔方式和手段

单考单招的考试采取3+X形式。“3”是指文化课测试,语文、数学、外语三科;“X”是指综合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文化课与综合测试成绩各占录取总分的一半。

1、文化课”3”的测试:

(1)、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文化课的考试,三科合卷,语、数、英每科100分,总分300分(每科按1/3折算计入录取总分)。文化测试内容和要求比普通高考要简单。选择报考高职院校单招的学生,一般高中阶段在学习上属于中等甚至中等偏下的水平,由于对高考的不自信,才先走为上。所以他们多半学习基础不扎实,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数学、物理学习困难。

(2)、对于中职生的文化课测试,也是语、数、英三科合卷,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不计分,总分200分(语、数每科按1/2折算计入录取总分)。中职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专业课上,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相对普通高中要弱得多。况且他们多是初中没学好文化课,或者不喜欢文化课,才选择放弃普通高中来到职业学校的。所以,这些能圆“大学梦”的中职过来的单招生,也只是考生中相对高分者,本身数理不强,又没有经过普高三年的修炼。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的单招学生,要么就是学习基础不好,提前就放弃普高三年学习的;或者在普高待了三年,临阵没有经过高考的选拔者。多数人原因只有一个,学习成绩不好。

2、“X”的测试:

(1)、对于普高生,由于没有实训操作测试,取而代之的是综合素质面试。面试时间不长,因此题目在10个以内。由于涉及考试内容需保密,题目的内容不便在此讨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从问题的内容,还是从考场上那短短10来分钟的角度来分析,要选拔出适合学我们理工类学科的生源,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是学生会伪装,除了特别胆小而怯场的孩子,一般面对考官的提问都能侃侃而谈。会与不会都说会、喜欢与不喜欢都说喜欢、能坚持与不能坚持都说能行……其次就是题目内容本身,偏逻辑思维还是偏形象思维,偏理还是偏文,考察“广”还是“专”的潜质等等都需要斟酌,也是对出题老师的挑战。一个面对问题和老师,能侃侃而谈的学生,只能说明他心理素质足够好,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学生,甚至功课中还有跟不上的可能。

(2)、对于中职生,一般采取实训操作的考试方式,也允许相应级别证书替代技能考核,如: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车工、钳工、电工、烹饪技能鉴定证、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NIT计算机应用证书、全国英语水平证书二级以上等等,经招生院校认定,可免试相关专业的技能考核。关于操作,我想说的是,会动手并不等于他的理论基础过硬,恰恰中职生一般都重实操、轻理论,这一点,也是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我在上课之前就担心单招班的数理基础会大大影响大学阶段的学习,在绪论课上就给他们提出复习中学数学和物理的要求。结果期末考试下来,甚至我的科代表(中职生中的乖娃娃升上来的)都没有及格,也应验了我在绪论课上谈及的担心。

(二)、报名与录取比例

2016年我们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收单招学生,以汽车检测和机械自动化两个专业率先。以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单独招收学生的信息:

1、录取比例大。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为1.2 ︰ 1,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但凡报考的人,绝大多数会被录取。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学生的权力,因为新办高职,保数量都够呛,更谈不上把质量关。

2、中专生比例大。中专生与普高生的比例为2.2 ︰ 1,这个数据很好地完成了单招的宗旨之一,就是让中职生实现大学梦。但另一方面,又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中专生没有经历普高三年的拼搏与洗礼,他们的思想意识与文化基础,甚至行为习惯,都没法跟普高生相比。

3、女生比例大。女生的比例大也对我们理工类学生的学习也带来负面影响。一班总共37人,其中有10名女生,五班也如此。不要认为我偏激地定性女生不能学理工科,我本人也是女性,依然毕业于理工类专业。我们单招班的女生,绝大多数是中专生来源不说,最要命的是她们还是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等跟我们汽车、加工制造类不搭边。上课根本不听,还理直气壮告诉你她确实听不懂。我们汽检专业的统招班,每个班都没有一个女生,说明什么?女生要么分数没考够(成绩),要么不喜欢(兴趣)。成绩基础和兴趣一个都不占,她们何以能学好?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生源争夺战让我们对学生没有太多的选择权。那么,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单招学生出现的问题呢?

四、措施探索:


(一)、学校方面

1、限制报考条件,优化生源结构。

鉴于我们今年单招生的各种问题,我们汽车工程学院潜心分析,找准原因,拿出相应的对策,宁缺毋滥,确保生源质量。去年我们单招班的女生,几乎都是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等专业来报考的,实践证明她们问题太多。今年我们放弃了这部分生源。当我咨询主管招生的杨龙武主任今年这类学生还能否报考时,他以为是我的亲友要来报考,而不知我是在进行关于单招的调研,为撰写论文收集素材。他的回答非常果断:“不能报”!只允许加工制造类中职生报考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我的想法与领导的举措不谋而合。作为有一届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得到杨主任的答案时我心里一阵窃喜!十二万分支持领导这种单招改革举措,限制报考条件,优化生源结构,把好质量关,才能真正响应李总理的号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汽检专业的所有统招班,为何没有一个女生?说明一般女生要么无兴趣,要么分数不达标。对将要从事的专业既无兴趣,又无起码的基础和能力的电商类、物流类学生,能顺利转型学好我们工科类课程吗?我们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力学》、《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就足以让她们望而却步,又怎能进一步完成专业课程,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呢?

从下图可以看出,今年我们不仅对学生的报考专业来源进行了限制,而且还缩减了单招生的规模。去年汽检专业计划招生80人,今年缩减为50人。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要的是“精”而不是“多”,为了达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限制报考条件,优化生源结构”势在必行。

2、精选考试题目,优化考试内容。

单招学生的文化考试试题,是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综合测试则是由各院校自己命题。鉴于各学院的多数专业特点,我认为还是应该如高考一样,把文化课试卷分为几类,尤其是数学试卷。无论是文化课还是综合测试题目,要精心斟酌,从以下几方面去选拔出我们的单招学生:

(1)对口知识及理解能力:比如我们理工类的专业,除了与国学有关,不必考太多死记类的知识。我们在专业课甚至工作实践中,涉及到的东西只需要去查手册,会用手册即可。而考试题目重心应该偏向理解力的考查。理解力欠缺,对今后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会形成学习瓶颈。另一方面,比如就数学知识点本身而言,应侧重考查解三角形、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关系、向量矢量求和等等。这些知识点,在《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中,频繁涉及到,想回避都难。若学生这些东西过手了,大一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就没有那么煎熬了,能听懂,可以持续听下去的可能性就大了。

(2)价值观和意志品质。我把这两方面的考查归纳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因素都能一定程度地从语文测试中反映出来。如果语文试题出得好巧妙,是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的。例如考核学生对一种现象的理解,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应对措施,从中完全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国工匠,对于急功近利、见异思迁、静不下心来的学生,要提升成为大国工匠,恐怕还是有点难。何谓工匠精神的实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要成为工匠,跟学者做学问一样,须潜心研究、静心专注、拒绝诱惑、凭坚韧的毅力,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创新理念。从试题的回答上,同时也能考查出一个人的创新理念。总有一些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回答内容等方面会与众不同,我们希望选拔那些脱颖而出的孩子。他们的不同,会激发我们老师对教学的思考。而我们培育的大国工匠,也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而是在精雕细琢中有创新。“创新”往大里说,就是突破和变革,就是推动生产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工匠,又何尝不是高素质人才呢?

3、分类组建班级,优化教学平台。

单招学生中有普通高中报考生和中职生,而普高生中又分文科生和理科生;中职生中又有文科类专业学生(今年计划中已取消)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学生的来源五花八门,至关重要的数理基础参差不齐,尚且不说学生掌握得如何,好些知识文科生和中职生压根就没学过。所以分类组班,分层教学十分必要。我现在教学的统招班,每个班大概文理各半,在实际教学中难度很大。理科生“吃不饱”,文科生“消化不了”的矛盾异常突出。本学期伊始,我鼓励统招班的学生“跳一跳”,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计划把目标订得高一点,结果文科生闹得厉害,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们付出了好多努力,才勉强跟上你的节奏,勉强达到你的要求!”是啊!不能搞一刀切,一言堂,分层教学才是出路。然而不分类组建班级,在教师现有工作量的条件下,在同一个班里搞分层教学,只可能停留于形式罢了。

(二)、教师与学生方面

在此我不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我要说的是学生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思想意识,从自己内心作出调整,拿出实际行动,和统招学生一样,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专生。

但是,我们的单招学生多数在中职学校待久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意识不强,因此,在教学和育人的过程中,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辅导员,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影响和熏陶,提醒他们认清形势,激励他们追赶统招学生。否则,虽然和统招生一样暂时圆了“大学梦”,进了大学校园,但是“出不去”,或者一出去就被淘汰,不是一切都白折腾了吗?

那么当前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呢?大专的人才培养目标跟中专有很大不同。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来说,下两图分别从岗位和能力两个维度展示出了大专生的发展路径。

中专生可以在4S店连续做几年的一线修理工,但是大专生多数不会的。由于接受了更高一级的教育,他们的心理与追求不同,从岗位上同时也是能力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一旦达不到目标,就跳槽了!那么,这个更高要求能否实现,跟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多方面都有关系。说得具体点,比如大专生和中专生都要学《汽车机械基础》,都要认识汽车机械零部件、汽车传动件、汽车联接件等等,但是大专生还要求各构件的强度,于是增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内容,涉及到定量计算,难度成倍增加。这样毕业的学生当然比没有学过的学生高一筹,在岗位上竞争力大得多,胜出中专生不在话下。所以我们的单招学生只有转变观念、理论和实操并重,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将来才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成为李克强总理说的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总之,虽然我们职业院校的单招学生有诸如以上的各种问题,但是我们能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相应的对策,也能把我们的单招生培养成李总理所说的“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这既响应了国家的“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号召,又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圆了中职生的大学梦,还完成了我们职业院校“办一流高职、育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静.《大学生凭什么找份好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6.

[2]余飞,张松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优秀论文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 金风.2017年四川单招报名时间及单招简章[EB/OL].[2017-03-15].

[4]我省从“职教大省”转向“职教强省”[EB/OL].[2017-03-15].

—— END ——

编辑:蒋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