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摘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教育,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树立基本职业道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培养了不少德才双馨的人。同时存在着诸如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配备考核不完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低、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不新颖等问题。对此,学校应从调整人才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增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调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策略
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研究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相关领域的改革应运而生。在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加紧研究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既有优势和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概念界定
研究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厘清相关概念,准确把握高职院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为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在我国,所谓高职院校是指高等职业院校,顾名思义是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职业道德教育应将“职业道德”和“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职业道德是是一般道德的具体化,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们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软约束。教育即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接受相关教育内容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他律过程,即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把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不断内化到人的意识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曾经说过:“统一之物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的矛盾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每一个事物都会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同样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它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从而在将来的职业生活中践行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同时,高职院校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探索,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从注重培养技术人才走向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从注重灌输式教育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德育方式。另一方面,在实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严峻的问题,例如学生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不强,出现好高骛远难以顺利签约的现象、签约后随意毁约的现象、工作后消极懈怠的现象等。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具体而言,当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个人操守,力图达成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在理论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相比较而言,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学校的重视程度更高,课程设置更多,相关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也更完善。而德育课程,校方往往对其没有应有的重视,从而没有将德育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德育培养更像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附属品,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人才德育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加之道德教育本身的难以量化性,导致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进而产生从校方到学生的普遍不重视现象,使得学生马马虎虎应付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而实际上没有养成良好的、适合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和行业素养。
(二)师资力量配备考核不完善
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到教育者的问题,即必须有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德育队伍,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在进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专业的研究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才队伍;教师的个人素养与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对现任教师缺乏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与考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了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在高职院校中以学生为教育对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之外,还要有相当高的德育水平,要对用人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状况有一定的调研和了解。因此,对于相关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考核是重要环节。
(三)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不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传统课堂讲授,而且设置的相关课程多为选修课、公共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均不高。相对而言,德育课程设置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育习惯的影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无非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足矣。二是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情况,增加实践环节也就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规避风险,高职院校往往放弃一些外出实践教学环节,而将教育形式固化为课堂讲授。但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德育现状已经不符合现代用人单位的要求了,对学生而言也没有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中不重视实践环节的现象,应引起高职院校师生的重视。
(四)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低
毫无疑问,在高职院校中也开展了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校级和院级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举行的主题班会、有关德育的征文比赛和辩论赛、进入企业实习接受的企业道德教育培训等,然而这些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看起来热闹,实质性收获却非常有限。首先,开展活动往往是有时间限制的,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深化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开展活动往往是由学校或者学院下达任务,学生被动的完成,也就是说学生的积极性有限,参与度不高。再次,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够深入,学生能够得到的实习机会非常有限,难以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行业内的道德标准。如何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质量,使其形式和内容均得到丰富和发展,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不新颖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代沟。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会轻易向老师敞开心扉。而教师每天忙于自身的工作,也难以和学生进行非常深入的交流。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网络上流行的新事物,如网络流行词汇、流行歌曲等,而教师则不一定了解这些新事物;再加上年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差异,教师和学生之间难免会形成一些代沟。其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师自身也应该提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和相关的工作能力。比如要能熟练运用校园网、人人网等网站平台,QQ、飞信等即时聊天软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后台运作能力,如推送、互动、统计数据等。最后,教师工作的创新性、时效性不足。不能根据客观的现实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思考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多个角度分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而揭露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践。
(一)调整人才德育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适当调整人才德育培养目标,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加以落实。具体而言,一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调整人才德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组织专家对国家有关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文件进行解读和学习,把纸上的政策落实到实践之中,以科学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二是高职院校应该对名企业的职业道德文化进行考察和学习,进而对人才德育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毕竟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在政策指导下,同时在对名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德育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强化高职院校师资力量
在高职院校中,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从而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教师的引进和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更要注重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使教师有能力、有魅力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要建立师资培训和考核的长期制度。不仅要对教师的专业授课能力和水平进行考核,也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力和水平进行考核,两手都要抓,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进步,形成良性互动。
(三)调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
针对以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应该适度调整课程设置,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要推进实践性教学,这也是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一是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把理论学习融于具体的工作中,破除纸上谈兵的弊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行业内的相关职业道德标准。二是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丰富课程内容,破除传统的以教师进行理论灌输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四)改善职业德育活动质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对许多事物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而言,信息化时代同样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形式。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突破以往的仅仅以口头教育为主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信息化时代所提供的便利,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以往的简单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变为一堂符合大学生思维、时代和年龄的网络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案、课件和播放视频,让大学生在新型教育方式中更能接受教师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教师要熟悉各类社交软件。根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人人网的使用率分别是78.7%、67.4%、34.0%、11.4%。微信朋友圈是基于微信联系人形成的熟人社交平台,大学生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社交软件也是微信。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会利用这些社交软件给大学生传递信息,并利用这些社交软件与大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利用QQ来与学生交流和传递文件、利用微信和学生多交流、在微博上多关注学生的动态,从而更易于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后台运作能力。推送、互动和统计数据这些能力都是在信息化时代下对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互动,还要注意互动的方式方法。教师还要会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这些以上所提到的能力,都是在新的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对学生开展网络职业道德教育所提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的交流,使教师能够对学生以更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五)改进职业德育教育方式
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已经显现出一系列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客观的现实条件要求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进行变更。首先,网络环境下,人们接受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大数据时代,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更新,人们接受信息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接受信息,学生们也在接受信息,而且由于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不一定比教师所接受到的少。我们再回想一下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一般而言,教育者掌握的信息都优于被教育者。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主动的一方,主动向学生输出教育内容;而相应地,学生是被动的一方,接受、消化相应的教育内容。然而,在当今的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单一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注重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双向性。换句话说,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形成双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在互相了解中共同进步,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网络环境下,人们接受的信息具有多样性。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纷繁芜杂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接收到职业道德教育者所想要传递的信息呢?这就要求教师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发挥创新精神,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潮流、紧贴学生实际,从而对广大学子产生吸引力。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只有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产生兴趣,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各种新媒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该谨慎选择教育内容,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生动性、有趣性、多样性。
总之,在当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要求,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学校应从调整人才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增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调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符合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赵鑫,詹立平.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11).
[4]徐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
[5]李洪辰,刘志兵.国外高职院校德育实施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3(09).
[6]李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J].教育探索,2013(02).
[7]韩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15.
[8]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5(11).
作者:文婷(二等奖)
编辑:蒋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