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课题“中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策略研究” 工作报告
课题“中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策略研究”研究工作报告摘要: 调研我校数学课堂,发现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分析学期测试情况得知学生在二次不等式解答方面得分率很低,大多数答题不规范,或者不能动笔答题,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函数学习中压力很大。通过实践探索,课前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整合教学资源,调整章节教学顺序;精心设计教案,以生定教;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适合我校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中职数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学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的背景: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调研我校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期末调研测试试卷看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答方面得分率很低,大多数答题条理不清,或者不能动笔答题。
案例: 在中职一年级《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中,老师讲授新课。
教师甲的做法:按照教材安排,采用图像法逐步推导出公式。并使用了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提示学生观察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图像,附带几个简单提问。最后把公式总结一下,示范两道例题,便由学生练习。
教师乙的做法:可能已经深知此节内容学生无法理解,讲了也是白讲的“道理”,开始就提出本节课的迎考重点:只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的情况。然后写下解题步骤:二次项系数必须大于0→解对应方程,求出两根→根据口诀“大于两根之外,小于两根之间”写出不等式解集。
学生课堂现状:刚开始还有学生跟着教师甲回答,后来人数逐渐减少,到二次函数时全班只有1、2个学生还在偶尔回答教师问题,有时还要提示几次,教师差点就自问自答了。角落里有好几个同学已经睡着了,有几个迷茫地看着黑板,其余发呆、讲小话或做其他事。练习时对照黑板或书上例题写几个字就无法下手了。教师乙的班上倒是无人睡觉,但练习时情况和甲班差不多。
课后与老师交流:老师说:“学生基础本来就差,绝大多数人对数学丝毫不感兴趣。这节内容又牵涉到二次函数图像、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学生听不懂,解不来,难啊!”
课后与学生交流:初中数学就不好,提到函数就怕,看不懂图像,解不来一元二次方程,不想学数学……
可见,中职“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中,教师教得心累,学生学得头疼。而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中职生的基本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对函数的学习或函数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以后参加高职高考,都有重要意义。如何解决教师和学生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策略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目标:
了解我校中职生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感到吃力的原因,摸索出适合中职生的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策略,并在全校推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研究的内容:
1、抽查我校上一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期末调研测试试卷,对“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得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根据分析与数据,对高一进行初中知识的查漏补缺,并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满意度。同时初步摸索出新的教学策略,并形成文本。
3、在相同专业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比选出相对优秀者,并吸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全校推广。
研究的价值: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当前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章节,如果本节内容突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起较大的铺垫作用,从而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研究的对象: 教师和学生
三、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阶段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2016.1—2016.3):向现任高一数学教师和学生了解该内容的教学情况,查阅试卷,统计数据,完成专题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 2016.3-2016.7):根据统计数据,初步摸索出新的教学策略,同时写出新的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2016.9—2016.12):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效果对比,选出相对优秀者,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在全校推广。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课例研究 、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采用试卷统计、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法对我校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文献研究: 搜集网络、同步教材等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课例研究 :通过同课异构分析,优秀教师先进经验提炼等方法,探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策略。
个案研究: 课题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中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教学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典型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中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认识性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要提高我校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堂教学效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教师要为学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策略如下:
(一) 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调整章节教学顺序
我校数学教材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材的安排是第1章为《集合与充要条件》,第2章才是《不等式》,教材最后有一章附录为预备知识,补充了部分初中内容,算是初高中衔接。大多数的教师上课顺序是:预备知识—集合—不等式,虽然在预备知识中的复习了初中一次不等式内容,但经过第1章集合的隔断,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到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前面复习的内容基本所剩无几。更有甚者直接从第1章开始新课,不复习初中知识,学生学习时一头雾水,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调整教学顺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先复习预备知识,对其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复习时要求人人过手,个个掌握。跳过第1章,补充一节课的区间知识,再顺次进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环节,有前面的知识垫底,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突兀,学习效果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计教案,以生定教,以学定教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背景,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时,结合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同时避开学生所害怕的图像观察法,从学生所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着手,解方程,分解因式,然后利用学生都很容易理解的实数相乘法则,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成两个一次不等式组,解出不等式组,写出解集即可。
由于这种教案设计所采用的知识大多是刚复习过的初中内容,虽然步骤稍多,但每个步骤浅显易懂,学生只要前面的复习知识掌握了,理解起来并不难,只是前面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而已。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小老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众所周知,中职生的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落后,导致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效果极差。由于听不懂,内容枯燥无味,上课睡觉的,发呆的,看小说的一大片,甚至还有偷偷玩手机的。教师根本干涉不过来,课堂管理成了大难题。分组合作学习吧,全组就只有组长(优生)在回答问题,其他人根本不动。而且由于位置靠近便于交流,于是讲话反而愈演愈烈,纪律更加难以控制。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班上先做动员工作,本着学生自愿加教师推荐的办法,抽取近十位同学为“小老师”,也是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每位小老师负责3-4位同学。教师在课前一天先给小老师上课,方法是教师布置任务,由这十位同学先自学,然后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共通性问题统一解答强调,对个别问题问明原因,再单独辅导。第二次作业交来时再次检查有无漏洞,同时让抽查3-5人的解题思路,本节课重难点等,旁边同学有不同见解的随时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本节课讲解思路。在正式上课时,每位小老师给组员讲解,教师负责巡视,提醒个别不认真的同学,并鼓励表扬认真学习的小组。在小老师表示有组员学懂时,及时出题抽查这名同学,检查是否达标,并做评价。这样,由于小组内同学关系较好,小老师有了使命感和自豪感,同龄人思维相近,整个课堂学习气氛较浓。教师只负责监督和验收,工作相对轻松不少,而课堂效益也显著提高。
(四)及时反思,提炼经验弥补不足,共享课后成果。
通过一年多来的研究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策略,研讨出一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并在全校推广。
附: 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五、问题与思考:
1、新的教学设计避开了图像,但函数图像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一大要点,以后如何解决?
新的教学设计虽然有效,但只是解决了目前的问题,数形结合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强调的学习要点,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遇到更多的函数图像,又如何解决呢?
2、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个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小老师的学习引领可以让大部分同学投入学习中,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反复劝说就是不学,油盐不进。同时并非所有课都适合这种教学法,小老师如果懈怠了,整组都会松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仍然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大出版社:《教师如何做课题》,李冲锋 著;
2. 苏州大学出版社:《如何做职业教育研究》,庄西真 主编
作者:姚艳 (一等奖)
编辑:蒋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