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茶汤工匠的磨砺之路
2019-07-16 14:11:18来源:100唯尔

茶汤工匠的磨砺之路——

  以成都市蜀兴职业中学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建设为例

  

  内容摘要: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之故乡。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而四川则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学校近年来一直秉承“蜀风雅兴”的办学理念,以优秀厚重的蜀文化作为学校教育资源,本人探讨如何深度校企合作,使《茶艺及茶叶营销》课程以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创设职业环境,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下的课程建设,厘清教学与实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之间的关系,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注重人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实施茶汤工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茶汤 工匠 磨砺

  一、茶、茶人以及茶汤工匠的内涵

  
  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然而越来越多的饮料从国外传入,使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对茶的了解是少之又少;愿意成为一个茶人,传承茶文化更是凤毛麟角。但是作为职业学校,培养了解茶热爱茶的茶汤工匠使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茶始于我国唐朝,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间出现。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喜欢把茶布置和所想表达的文化思想相结合。茶中所包含的禅意神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枚耀眼的明珠,不应该就此埋没在都市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中,值得被传承。

  茶艺课程在很多地方倾向与”艺“,忽略了”茶“,整个教学倾向与茶艺表演,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偏离了茶艺课程本身的目标。让很多学生对茶艺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提出,首先要学做一个茶人。茶人,原本有两个解释,一是精于茶道之人;二是采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

  “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茶人的概念在更新。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面来划分,茶人大概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种茶、采摘茶、专事茶业的人,包括专门从事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人员;

  二、与茶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从事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

  三、宣传茶文化以及爱茶之人,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和热爱茶叶的人们。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茶人是指热爱茶,认识茶、懂茶礼、明茶艺的能从事与茶相关的岗位的从业人员。

  一个真正的茶人,必定是有着”工匠精神“的最求,何为“工匠精神”,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茶人不断研究自己的茶汤,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技艺,享受着茶汤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这是“匠”心点茶化于“工”的融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茶汤工匠,根植生产的工匠精神不仅给生产以质量和水平,且给社会以品质与质量。在制度既定的条件下,工匠精神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质量与精神高度。

  旅游专业在中职的职业资格证中取消了餐饮和客房的考试,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证。就目前市场而言,茶艺师职业资格证其技艺的水平和层次的考核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较为适合的。加之成都本土的茶艺及茶叶市场需求量很大,在整个茶叶产业链上,茶艺及茶叶营销是后续产业,需要大量的服务型岗位人员。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有职业资格证的支撑和市场的大量需求,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加大这方面课程开设的比例,结合市场,引进企业标准,完善和修正课程标准,使人才培养的规格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我们将茶与文化相结合,了解茶、认识茶、学习茶礼、茶艺、茶文化等。通过识茶、泡茶、茶席设计、茶之旅、茶会的创意等等丰富了茶艺课程的内容;尤其是通过《茶艺及茶艺营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结合行业调研和社会需求,按茶艺师工作流程,营造职业情境,注重实景教学,让学生在校内茶艺馆的真实场景下,按照茶艺师职业工作的特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茶人、茶汤工匠。

  学生在习茶、泡茶、茶席设计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展示我校校园文化、四川茶文化、中国民族文化等;逐渐升华了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培养了一批真正的的茶汤工匠。

  二、精炼茶汤工匠的培育内容,夯实茶汤工匠的技艺基石

  

  (一)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的茶汤人才培养方式。

  
  依据“初学者→高级初学者→准职业人→熟练职业人”的培养路径,构建了工学交替人才模式图。第二学年开始,学校将旅游专业学生搭配组成两个“中西结合”临时班级,一班进行咖啡及饮料制作的学徒制岗位教学;另一班进行茶艺及茶叶营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两个临时班级阶段性轮换,实现了“平行顶岗”,岗位换人不断人,学生有了充分、稳定的实践机会。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掌握企业各项岗位技能,学校还提出了“全员轮岗制”,每次顶岗时学生都会被分配至不同的岗位,与不同的师傅结对。第一轮轮岗结束,学生可完成初级工考核目标;第二轮轮岗结束,学生可达中级工考核目标。

  在第二学年的“平行顶岗”中,校企共同组成“职业双导师”,既保证了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管理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师傅教学经验不足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操作水平。在学校学习的临时班中,校内教师为主,企业师傅辅助传授技能与经验;在企业实习的临时班上,企业师傅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共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重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重构与实际运作,结合茶艺师考证的要求,依照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生活化。

  教学做一体,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课程内容整合“四结合”,教学模式实现三位一体,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依据行业标准、按照岗位工作要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辅之时尚元素,让茶艺课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让茶艺课程内容基于生活,富有生活化的情景情趣。

  2.创新适合中职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在对茶的学习,观赏,包括去茶叶工厂、茶叶生产基地的实践,听有关讲座,我们学徒都能了解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对于身处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去了解茶艺文化,同时也肩负了传承传统茶艺文化的使命。不能因时代的更新而忘却了祖先留下的那笔智慧凝成的财富。

  茶人成为茶汤工匠的必经之路就是如何去认识美,领悟美,专注与那一杯茶汤。我们在教学中怀着对茶的热情感知着那些传统美,文化美,和谐美⋯在与美发生碰撞时,我们的脑中也擦着思想的火花,虽是星星之火,但也能燎照起领悟美的道路。

  在茶艺范畴中,茶席设计是非常难以掌握的一项技能,对于一个专业的茶艺师来说,茶席设计也是要到高级茶艺师才学习的。但是我们在茶汤工匠的培养过程中,引进了茶席的设计。

  (二)注重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多样化,以茶法PK、互相品茗等方式进行。

  

  打破传统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开展茶法pk,互相品茗,每个同学赋予相应的角色,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且人人能参与,体验式、团队习得的组织形式,更有助于不同学习层次水平的学习。课堂上,雅致的茶法,品茗的逸致,伴着茶香,让学生体会雅致的生活课堂。在创新茶席设置方面,创新模式、创新风格、创新手法、创新道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亦乐乎、乐此不疲。

  (三)打破传统考核模式:以技能考核为主,从茶席设计、茶艺的编创、茶汤品质等环节进行考核。

  

  在技能考核方面,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同时将技能考核按照教学内容分为相对应的技能模块,理论考核以口述为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习得性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将学、评、考过程化、精细化、一体化,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模式如图所示:

  (四)课证融通,层级教育,考取茶艺师资格证书。

  

  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学、做相统一,帮助学生在实训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考核点,实现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多层级教育,鼓励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按照茶艺资格证书考取等级,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职业生涯的层级规划。

  (五)延展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内容辐射到学生校外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进行的茶席设计、茶艺编创、茶会举办的策划,培养学生将茶艺在营销中的应用意识,使其具备茶席设计和茶艺编创的基本能力,并提升学生结合实际创作出有助于茶叶推广的茶艺演出的能力。延展教师课堂教学,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真正做到将茶艺运用于学生生活实际。

  三、精选茶人的“精行俭德”来勉励学生,培育茶汤工匠的道德修养。

  

  (一)职业素养的培育

  

  用茶艺礼仪规范学生的礼仪礼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素养的新一代茶人,使之成为具有高雅气质的优秀茶艺师。将茶艺礼仪贯穿课堂和课外活动的始终。成立了具有表演能力的“蜀韵”茶艺表演队伍,在各级大型活动中展示茶文化。

  (二)职业精神的塑造

  

  茶艺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既是技艺积累,又是文化传承,重视激励和荣誉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作用,不断改革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提升动力。

  (三)同伴教育团队的形成

  

  为了发挥学生的同伴教育作用,创新推出“学生店长制”,学生四人一组选举一位店长。同伴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四)考核成果的展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学生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实行阶段性实践汇报考核,通过设计茶席和主题茶会,由企业师傅、学校老师现场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也作为典型经验在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专题介绍,得到许多职业院校的肯定。

  

  四、 “双导师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探索实施职业双师(教师、企业师傅;技能师傅、职业生涯导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得到有效统一。

  

  (一)育人共同体的建成

  
  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技能进行分解,学生在去企业实训之前通过校内的师徒结对,形成一个个专业特长强化小组,实施分段的递进训练,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到企业实训之后,根据不同工种、岗位,拜企业不同的技术骨干为师傅,按照行业标准和市场实际需求进行专项职业技能训练。

  以教师培训工人,工人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工人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等多方位促进、全面发展的技能培养模式教师深入企业去实践,成为能生产、善教学的教师;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实现双赢的战略构想。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一线。多让学生观摩企业的茶艺氛围和技巧,尤其是市场对茶艺、茶汤的评价或要求。

  (二)角色互换,互利共赢

  

  进行教师、学生和工人相互角色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工人的共同进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员工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推动职教发展、企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茶已悄然潜入生活中“润物细无声”,滋养着拥有悠悠茶文化的中华民族。虽然它好像只出现在雅舍,它闲静的一面好像与忙碌的生活相反。这看似很遥远却穿梭在我们职业生涯的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它。

  茶汤工匠的培养,促进我们学徒自己主动去学习茶文化,让更多学徒传承茶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这是是一条可以提升学徒领悟美的能力的好途径。是一个可以提升学徒创新能力的好方式。让我们的学子有了更广大的就业空间,有了更深厚的职业素养。也有助于我们推广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作者: 陈华、吴娟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