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李金鹤:“巧”用四法,提升小学英语口语能力
2019-07-23 11:42:45来源:100唯尔

李金鹤,沈阳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市沈河区朝阳一校英语组长,沈阳市教学能手,沈河区名优教师,沈阳市研究型教师,沈河区教学标兵,在一师一优课的评选中获部级优秀课。《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高效性研究》获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发表在《基础教育论坛》。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其中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然而,随着周课时减少、期末口语监测依旧,师生缺乏对口语的重视,课上缺失口语练习及应用,导致学生对口语的兴趣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巧”用四法, 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巧”创语境——增进语用体验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应用英语实现沟通、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运用真实的语言,做到“在情境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实现真正的语用输出。在创设语境时,尤其要关注“四性”——即呈现真实性、突出主题性、关注趣味性和体现整体性。

(一)呈现真实性。语言学习和运用要具有真实的交流目的和意义,语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境创设的行动研究中,教师针对本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分别创设了卡通版与真人版语境。 从课堂效果来看,以教师和学生的街区为主线进行口语输入和输出,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真实有效。学生的口语输出更显得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二)突出主题性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这是英语语用培养的四个重要方面。教师通过在英语课上设定鲜明的主题,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关注趣味性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求知欲强,只要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就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起英语来就更加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关注语境的趣味性。

(四)体现整体性教师创设的语境必须要素完整,并且在呈现的过程中要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联各个小语境,将其统筹到一个完整真实的大语境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巧”设活动,促进语言内化

(一) 高效热身——复习旧知启动新课

1.歌曲和chant:可以用旧曲谱新词的方式,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已知嵌入到节奏或曲调中,激活与本课相关的旧知,进而启动新课。

2.游戏:要激发他们对复习课的兴趣,游戏的设计要实用有趣,如Guessing games,What’s missing, bomb game(迅速读词,遇到炸弹说bomb)等,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二) 问题引领——提升英语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在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发展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有效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多采用的Wh-式的问题,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少用Yes/No的问题,避免不假思索的机械回答;

2.课堂提问多采用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不断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

3.先出示问题,再进行阅读、听音或看视频,带着问题思考,再转为口语表达。

4.也可尝试让学生来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梳理——巩固口语操练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采用灵活有趣的方法进行口语练习。通过创编歌曲、歌谣、小诗配乐等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同时操练和巩固新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口语表达。

(四)任务驱动——实现语言内化

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语言学习转变为语言习得。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三、“巧”借学法,提升学习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小学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因此,我在课上加强对学生的自然拼读策略和语音学法指导。学生在掌握了方法后,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习效果也随之提升。

教师将自然拼读法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巧编chant,突破发音难点。在学习课文时,通过标注语调提升口语美感。


四、“巧”搭支架,助力语用输出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逐步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较常用的“支架”是框架式和导图式。

(一) 框架式:

清晰地展现本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搭建、完善板书内容,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常用的框架模式有以下三种:

1.垂直框架:在词句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词句框架,学生借此提示完成口语输出。

本课中,教师在呈现板书的时候,除了重点词句,还结合了与本课相关的已知句型,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搭建了一个丰富清晰的板书支架。从板书可以看出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利用这一支架进行语用输出,最终提高了实际口语表达能力。

2.水平图片框架:在故事教学中,清晰呈现故事的重点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故事,学生利用该框架轻松复述和表演该故事。

3.表格框架:在语篇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将复杂的语篇简单化,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导图式:

帮助学生理解、归纳、记忆和表达。思维导图式支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知识的融合和信息的有效输出,进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Tree Map树状图:用于分类或归纳。一级是主题,二级是类别等等,用来整理归纳学习内容。学生能够据此有条理的谈论该话题。

如本课中,话题是 “我的街区”,学习了四个场所及功能。板书的第一级是my neighbrouhood,第二级是场所,第三级为该场所的位置,功能和情感。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对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地反映了语篇的主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即可借此复述课文,又可以借助支架谈论自己的街区。

2.Bubble Map 气泡图: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气泡图侧重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描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散思维和表达。

3.Brace Map括号图: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体现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缜密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口语的促进都有明显的作用。

实际效应

一、学生层面

1.“乐说”——“会说”——“擅说”

学生的口语兴趣提高,积极参与学校英语角活动,体验到了口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学生的期末口语成绩的提升

经过该方法的训练后,学生的期末口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部分同学参加了全市的牛津英语口语竞赛并获奖。

二、教师层面:

掌握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并应用到日常口语教学中,在学校、区域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笔者研磨的多节口语课获得各级荣誉及好评:

有部级优秀课、沈河区课改优秀示范课、同课异构展示课、有效语境创设的行动研究课等。


经验价值

本文以四“巧”为核心,围绕核心素养和英语课标,运用多个课例加以阐释,既有理论依据,更有实践应用,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英语教学,特别是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通过这些方法,引导英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