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初级会计考试】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
2020-01-16 14:28:41来源:100唯尔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逐渐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企业而言,不应否定会计信息化,应正确看待这一发展趋势,并将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会计电算化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依托会计电算化建立起平台可快速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会计电算化是传统会计工作的过渡阶段,它使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单纯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要逐渐被功能全面的会计信息化所取代。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

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会计电算化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相关问题。会计信息化则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以构建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为指引,集成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化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它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是什么?到底比会计电算化先进在哪里?

㈠、历史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

在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公式:“企业的财富=经营+信息。可见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

㈡、目标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㈢、技术手段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设立时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

㈣、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其会计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㈤、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财务部门设立的。设计时只考虑了财务部门的需要,由财务部门输入会计信息,输出时也只能由财务部门打印后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方法,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

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

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

会计数据处理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

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

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

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会计电算化技术向信息化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㈠、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㈡、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㈢、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㈣、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会计职能上的缺失

虽然会计相关内容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但是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大多数人依然存在一定认知上的问题,在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会有会计电算化的渗透,然而,作为核算工具,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会计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实际的会计技术过渡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职能完善,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所得到的会计信息化技术是不健全的,大大缺失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㈥、缺乏实时性以及独特性

随着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在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已经能够大大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全面采集,并且能够使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大幅简化,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和操作过程中,会计电算化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实时性以及特殊目的性的问题,无法针对具体的一个问题得出实时数据来,使得会计电算化技术向信息化技术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缺陷。

㈦、缺乏一定的开放性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开放的,在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缺乏技术上的条件是无法实现数据的开放性特点。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当前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已经能够实现一定的开放性特点,但是目前来看是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资源信息的实际开放性并不是非常有效,往往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放效率非常低下,导致实际的工作难度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使得企业的相关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㈧、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之下,社会知识化进程得到很大程度的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专业性人才提出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单一的专业性人才显然已经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需求,企业也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会计领域中,目前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应用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会计电算化人员除了要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同时还要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的能力。然而,随着我国会计领域逐渐向电算化发展,很多会计工作人员都属于传统核算模式下的会计人员,他们在会计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能方面有所欠缺,仅仅在简单的短期培训之后就在企业岗位中任职,显然这对于会计电算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有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为了控制成本,在人力资源上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导致相关投入不足,聘请的会计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针对计算机技能进行短期的培训,然后又继续回到会计岗位开展日常的会计工作,而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综合性以及多样性,种类十分繁杂,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些传统会计人员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电算化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进而造成企业会计工作难以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与需求,最终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无法实现,并且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限制。

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还存在软件系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由于有的企业在技术开发与改进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软件系统更新与完善的投入不足,再加上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进而导致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与维护,系统本身运行将会存在一些不足。此外,有的不发分子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入侵,对相关会计数据信息进行盗取与篡改,进而造成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受到威胁。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的结合,那么绝对是离不开控制数据通信信息技术的帮助的。只有结合一定的控制数据通信技术才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会计行业已经逐渐开始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渗透,这些技术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会计信息化能够使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也得到增强,企业发展也受益于此而得到巨大的提升和进步,因此,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几个有效对策。

㈠、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教育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㈡、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㈢、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㈣、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㈤、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处理方式逐渐由简单、系统的计算向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转变。这使得数据处理在质量与效率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然而也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对于会计信息化技术来说,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能力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会计人员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当重视对会计人员的相关技术进行一定的培训,保证会计管理人员能够跟上社会变化的脚步,使的会计人员能够很好的适应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方式,从而为企业获取一定的利益。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应针对相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计划与目标,并基于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对那些具备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培养,保证这部分人才能够为企业所用,保证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有效过渡。开展一定的讲座等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提高他们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适应性。并且还要对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技术中对信息化技术的正确运用提出要求。

在会计电算化过渡到信息化的进程中,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只有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才能够使会计信息化过渡的效率得到有效保证。

㈥、提升企业对会计信息化技术的观念态度

对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必须对会计行业发展中的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推动予以高度重视,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变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此展开研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在会计信息化转变过程中予以大力支持,将其中的关键因素提取出来,确保转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过渡到会计信息化这一过程有一个清晰、充分的认识。其次,必须提供有效的措施以支持信息化的过渡。再者,企业与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的建立也非常关键,必须对他们进行引导与帮助。

此外,企业内部与外部宣传工作也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在内部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展开讨论与研究,并做好宣传工作,以此来支持会计信息化的过渡。

在外部环境,企业要对相关网络平台进行搭建,将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以此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还可以对新闻媒体宣传的形式加以运用,在相关专题栏目、活动中吸引社会公众注意力,促使他们围绕此展开探讨,进而使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文环境逐渐得到建设。在信息化过渡进程中,必须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对于不足之处,还要及时进行纠正,从理论上为信息化过渡进程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㈦、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必须对整体信息化进程予以关注。为此,为了促使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得到推动,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就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只有企业自身能够重视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才能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转变,对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以及社会的变化来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程度符合一定的标准,从而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实现高度的共享性,从而为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转变。在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收集与传递速度,并提高不同层次数据的可传递性。

在企业进行相关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化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不断开发与,确保其能够快速投入使用。并且还要以我国相关会计法规为依据,对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操作过程进行一定的加强,使得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相关数据信息的转化能够得到高度认可,并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与改进。在融合了企业信息与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对高效、快速的会计信息搜集功能进行强化,确保决策人员能够对相关信息动态有一个快速掌握,从而为企业信息的价值的提升提供支持。会计信息与企业信息的融合过程非常复杂,工程量也十分庞大,企业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对发展方向予以明确,将会计信息化思路理清,并确保相关决策充分落到实处,对面临的不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信息化工程得到逐步推进,最终为信息化系统的整体优化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㈧、改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部环境

为了充分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企业还必须从内部环境的改善入手,为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应针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有效措施,促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同时,企业应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做好相关审核工作,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促使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与利益。只有在良好的内部环境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得到发展与推进,因此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重视。

㈨、更新企业管理的理念

就会计领域而言,现阶段很多企业高层已经逐渐开始重视会计信息化发展。为了切实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首先就要从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来说,提升企业管理层的观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开展,有关部门转变一定的革新观念能够使得企业从根本上重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得企业从日常事务中就重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的途径。

其次对于一些规范性不足的决策,还要坚决予以取缔,加大力度整治会计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此外,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教导和管理,使其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使会计信息化工作自上而言得到顺利推广,最终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合上文所述,会计电算化技术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有合理的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有效保证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过渡,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六、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第08期

[3]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