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上半辈子写作业,下半辈子陪孩子写作业
2019-07-30 10:07:58来源:100唯尔

  随着中高考的结束,不知道各位同学是否还记得这句经常会听到的话“快点,快点,都几点啦,还不写作业去”,这句话好像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现在又随着中高考的结束而淡去,那么对于究竟要不要做作业呢?要不要做作业、做多少作业是老师说了算,但孩子是我们的,作为教育中不可缺席的参与者,我们家长心里也总是犯嘀咕。每一个陪孩子写过作业的家长,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北京时间晚7:00到9:00,这座城市中有万千灯火闪耀。

  那些亮灯的窗后,有大约85万名小学生和45万名中学生在书写家庭作业——他们背后是至少两倍于此的家长在忙碌着。那些人中有的站在孩子的身后,抛开第二天几百万元的商务合作,默默提供着水果、零食;有的直接陪在孩子身边,尝试着捡起早已生疏的知识,为孩子学习提供指导。

  每一个陪孩子写过作业的家长都会忍不住想问:为什么才到小学,孩子的作业就已经让一个成年人都觉得充满了挑战,更忍不住想要吐槽——老师们布置的那些五花八门的作业,究竟是考孩子的,还是用来考大人的……

  伤不起的陪读家长

  在百度上搜索:“陪孩子写作业”,有大约1560万条结果。

  霸占前10页的,除了教育父母的鸡汤,就是年轻爸爸妈妈们的吐槽:

  比如,陪写作业到小学五年级就被气到做心脏支架的家长……

  比如,花200块钱雇自己老婆陪孩子写作业的奶爸……

  比如,一直在大嚷“什么关系,什么关系!”最后却嚷出“互为相反数关系”的邻居……

  不过比起上一代父母,这一代的父母们,大都完整地经历过9年义务教育,亲历了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拥有更成体系的知识储备,也有能力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都开始陪孩子写作业了?也许这就是答案。

  当然,“学霸”家长们陪写作业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尤其是在双亲都曾是“学霸”的时候。

  “以前的父母并不懂什么几元几次方程,也看不懂那些所谓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可是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尤其是双亲都是知识分子,有的时候还没有因为熊孩子做不会作业生气,就两个人先因为一个单词的读音吵了起来。”一位朋友,小时候从来没有当过第二名。她的先生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大家小时候都是‘学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我们两个其实都忽略了,最关键的其实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整个家庭一起学习的过程。”

微信群与技能点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教育观念的变革。

  曾经老师与家长之间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就是“请家长”与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如今,一个微信群,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成本被前所未有的降低。有人计算过,一个一年级学生家长需要加的同孩子相关的群至少有4个:有“通知群”、有“回复群”,有“班主任-家长沟通群”、还有“纯家长沟通群”,也许还有几个玩的比较熟悉的孩子们的家长沟通群。

  孩子将进入学龄的家长们,请体验一下被家长群支配的恐惧,这样带来最直接的结果是是,家庭作业,真的成为了为家庭布置的作业。

  ——老师布置了阅读课文,需要家长们拍摄小视频后发到班级群里;老师布置了作业,需要家长检查之后,在群里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布置了课外活动,更需要倾全家之力同孩子一起完成。

  另一位朋友,在国内一线的报社做了十年的记者编辑,然后转战新媒体。可是面对老师们布置的作业,也难免有些捉急。“让一个8岁的孩子做小报、短视频、做H5,就算是在媒体里,这也是一整个团队操作的产品!”

  家长们总是苦笑:“这个时代的家长,要想能陪孩子一起学习,不仅要精通语数外。还要做得了PPT、用得了数位板、录得了短视频,最好还能够有一门类似手工烘焙的绝学。”

  表象下,家庭观念的进步是这一切的推动力。尤其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家长权威主义的教育方式正在被更加自由、平等的家庭文化所取代,教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转变为整个家庭的成长。陪孩子写作业是时代给家长们布置的最生动的“成长作业”。

  “陪伴是一种亲情的交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检查他们做题并不是那么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生活的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那位曾经的学霸朋友如是说。在她看来,成长的过程是美好的。

  不过,她的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不知道四年之后,她是不是还会保持这样良好的心态。

  孩子不愿意做作业,一看到书本就犯困;

  孩子虽然在看书,却看不进去;

  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一到上学前就状况百出;

  孩子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玩不够;

  经常有家长提到,孩子明明有学习任务摆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学,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一陪孩子写作业就抓狂?那是你不懂这些窍门!

学习动力

  关于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历来是很多家长关心的。

  确实,学习很重要,那是孩子通往梦想的路,是孩子未来拥有精彩人生的基本保证,怎能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有怠慢或厌烦呢?

  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不爱学习,其实多半原因来自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不正确!

  也许有些家长读到这里,心里开始抗议了:“为了孩子,我累死累活,受着几乎是上刀山下油锅的苦,你竟说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我?!”

  先莫急,我们举几个小例子,家长先看看能否从这些例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有自己的影子,家长就不要把错误都归咎在孩子身上了,而是要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

  事例1:

  A孩子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有点厌学,在学校里不认真听课,字迹潦草,算数也差,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一天到晚就想着下课和放学。这位孩子家长挂了老师电话后,马上把孩子抓到跟前,一顿责骂和情绪发泄。对家长来说,接到这样的电话实在丢人,孩子也实在让人失望。

  事例2:

  B孩子考试只拿了65分,家长看了分数,直接开骂:“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啊,我这么辛苦赚钱供你读书,给你报各种兴趣班,给你衣食无忧的生活,你就给我拿这个分数? 你不能向谁谁学习?人家学习多好,你就知道玩……

  事例3:

  C孩子爱看动画片和玩游戏,只是父母每看到孩子看电视或碰游戏,就会数落:学习怎么不这么用心,一天到晚就知道看这些没用,玩这些没用,真怪不得你学习差,赶紧给我结束,做作业去,做练习去,看书去……

  事例4:

  D孩子的父母很喜欢操心孩子的学习,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陪着孩子学习,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一定放下手上所有工作,专心陪伴,孩子写的每一个字,做的每一道题,都在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下。

  以上四个小例子,是中国家庭中的常见场景,我们想象下,孩子离家一整天去学校接受教育,回来后,面对的是父母目的非常简单粗暴的沟通和教育。

  “练什么字,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健什么身,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买那么多闲书干嘛,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学口琴有什么用,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没有错,但家长如果整天把这话挂嘴上是不好的,往往让我们的孩子处于紧张的疑虑、或恐惧之中。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业余时间。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说自己懒惰,也无法向父母表达。

  所以,每次被父母禁止玩耍,被责备学习偷懒,几乎一切的被允许都是有学习条件束缚在先时,会感到万分的痛苦,转而痛恨自己的学习、课本和作业。

  在这样的亲子环境下,叫孩子如何会爱上学习?学习多烦啊。

  在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类型多种多样,孩子也千差万别,对于孩子爱上学习这个问题,是很难找到一把万能钥匙的。

  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如果我们一直用外部力量去推孩子,我们去讲道理、监督、催促……

  这些力量再大都很难让孩子真正地改变,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积极性。

  参与感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大多数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学习中,往往都不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因为那意味着你处于被动的状态。

  只有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一份子的时候,你才会真心去为你的团队努力,这个团队可以是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小组……

  对孩子来说,应该是能让其参与学习任务的任何团体。换句话说他们让你有归属感,你对他们有参与感。

  就拿做作业来说,如果你只是每天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作业。那么对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

  只有当他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作业这项任务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完成作业。

  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有参与感?

  沟通时,尽量把祈使句换成疑问句

  “吃完饭了,赶紧去看书写作业。”换成:“我们现在吃完饭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先去写语文,写完语文再写数学。”换成:“你想先写什么?”

  “快点写啊,别磨蹭。” “认真点啊。”换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制定计划算是前期统筹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自我意识的激发和参与感的培养。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孩子会更有参与感,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目标的制定可以从短期目标开始,比如认真完成作业、不磨蹭、作业正确率高等等;也可以从中期目标开始,比如期末考试成绩、一个月内做作业的认真度;也可以从长期目标开始,比如学期末的进步、成绩等等。

  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充分尊重并帮助他执行即可。自己制定奖惩规则不仅有利于孩子培养参与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做温和坚定的执行者

  家长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奖惩规则,严格执行。当孩子进步时,不要吝啬给他的鼓励。当他没有完成目标,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绝不能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