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研究:以云南职业教育为例,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丨校企“共享”新型态
2019-08-07 09:19:21来源:100唯尔

职业教育研究:以云南职业教育为例,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丨校企“共享”新型态

当下我国产教融合的实践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中,目前产教融合面临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传统学校忽视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默契不高,配套政策不及时,评价体系不规范等等,尤其是产业与教育的对接合作方面,困难重重。但相关政策出台,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力的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其明确的说明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开展。本文以职业教育研究:以云南职业教育为例,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享”新型态如何实现?

产教融合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全面合作,将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工学交替、研究开发和实习就业等领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建设成为融生产实践、实训教学、技术研发为一体,实现专业对接产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具有强大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全国中职标杆。

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校只有密切校企合作,才能服务企业、引领行业。校企合作是当前阶段贯彻产教融合方针的主要方式。

目前全国有866所院校参与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率达到50%以上。以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其打通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壁垒,以多元培养平台和产学研平台,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如2018年其对接肇庆学院、嘉应学院等院校,联合培养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共享”OR组合?

教育界人士对《意见》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

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就要改变目前高校独门独院、封闭办学的传统型态,以“共享”理念为指导创建未来中国应用型大学的新型态。

原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原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路径、模式,是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先进办学模式基础上提炼总结与发展的,是针对现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供给侧与产业发展在结构、质量、水平不相适应所提出的新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既是体制设计,又是过程,还是优化教育、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时间和空间的有效组合。

产教融合在不同层面应该怎么做?

牟延林说,可以从三个层面思考应用型大学的新型态和新模式:

宏观层面

国家产业结构需求与高校结构供给改革深度融合;

中观层面

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与高校转型发展深度融合;

微观层面

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高校课程质量提高深度融合。

这种办学体制的具体落实即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协同育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共同”:

1.共同探索高校新办学理念及制度设计;

2.共同修正高校办学定位及规划;

3.共同制定学习者培育形式;

4.共同选择从事产教融合式教学的新型教师;

5.共同开发企业所需要的职场核心能力标准;

6.共同认定未来产业发展新“教材”;

7.共同分析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新问题;

8.共同考核深度产教融合模式下教与学新质量;

9.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

10.共同推进深度产教融合的新进步。

落实到大学具体应该怎么办?

当上述场景出现在我们眼前时,那就是深度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大学新型态:

创新的中国产业与特色鲜明的中国应用型大学“共享中国的国际影响”。

“五个深度融合”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云南省是集边疆、山区、贫困、民族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其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关键原因是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教育部作为滇西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的牵头单位与云南省人民政府,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于2015年4月建立了一所新型应用型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五个深度融合”:

1.主动适应滇西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设置了普洱茶、珠宝和傣医学等特色学院,开设了康复治疗学、傣医学、中药学、茶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产品设计6个专业,实现产业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

2.将总部建在滇西重镇大理,普洱茶学院办在普洱茶生产和交易聚集地普洱市,珠宝学院办在珠宝重镇腾冲市,傣医学院办在傣医发展较好的西双版纳景洪市,实现教育组织形态与产业地区布局深度融合;

3.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如与玉石加工企业、普洱茶企业、傣医院联合成立研究机构,既培养人才,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4.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设立了玉石加工、傣医大师工作室,学生从入学起就在职场环境中熏陶、实践、学习和成长,实现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合;

5.在聘请大批企业技术、管理人才担任教师的同时,学校教师短期、定期、长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在切实解决实践经验不足问题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实现师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

落实到大学具体应该怎么办?

当上述场景出现在我们眼前时,那就是深度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大学新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