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地方性经验与深度合作,试论产教融合的维度
随着关注的与日俱增,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方向。1996年产教融合写入我国的《职业教育法》,由此被赋予了法律地位。此后,产教融合是被重点关注的教育改革议程,2017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我们不让借用他山之石,用地方性经验与深度合作,试论产教融合的维度。
1.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的认知图景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界限模糊不清。通常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概念被混为一谈。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线性的合作关系,学校、企业是合作的主体。而产教融合则不然,其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是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模式。
质言之,校企合作是利用企业资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单向度模式。产教融合是企业与教育系统的一种互动,是双向度的深入合作。一方便学校借助产业培养实践人才,另一方面产业利用学校人才支持产业发展,通俗的来说就是产学研全面发展。
显而易见,产教融合是一种具有双向的、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校企合作是“面子”,产教融合是“里子”。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可以理解为职业教育的合作的方式,一种框架。而真正的意义在于产教融合,即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产品与人才的互动。
2.社区学院+
对我国来说,产教融合最初的概念是舶来品。所谓产教融合,发端于芝加哥大学教授福特斯的《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这一概念在国外发展悠久。在美国,职业教育是产教融合的典型代表,而公立社区学院作为美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大部分产教融合创新的项目。
目前美国社区学院的“P-TECH”模式较为显目。“P-TECH”办学模式即一贯制科技高中。P-tech学校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学科,学制6年。自2012年施行以来,地方学院与微软、IBM等公司共建“P-TECH”学院。如今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中这种“P-TECH”模式风行。2016年美国“P-TECH”模式学校超过100所,在校生10万余人。
美国的产教融合体现在学徒制的广泛应用、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的推广。当前美国明州24所社区学院参与了泉州几点一体化学徒制项目,而社区学院参与的项目职业资格证书达到41万。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共同体则是另一项创新,旨在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此外,政府还设立“校企协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年拨款1400万元,2013年拨款2500万元。另外还有“为美国未来奠定技能基础”与“从学院到职场”等项目的设立。旨在推动美国产教融合的深入合作。
3治理体系+
如果说美国的产教融合的特色在社区学院与政府、企业的联动,那么德国的产教融合的路径则在于政府主导下的治理体系构建。联邦政府是产教融合的主要推动者。其中,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和经济与能源部是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所有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联邦政府致力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比如2018年“完美匹配职业计划”提供了5000余个职业机会,“欢迎飞行员计划”使3000余名难民得到了培训。另外,德国治理体系中的行业协会与工商协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产教融合的直接推动力。
目前德国有79个工商协会,负责270个国家认可职业培训,每年有35万人参与结业考试。德国最大的工会是德国工会联合会(DGB),由16个行业工会组成。不仅如此,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部门联邦职教所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方案的改革与发展。而联邦劳动局在产教融合治理体系中扮演就业管理培训机构的角色。
此外德国产教融合治理体系还依赖于德国法律体系的构建。如1969 年的《职业教育法》 ,规定了职业教育运作的方方面面,提出了部门、机构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方式。由此奠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基础。而1972年的《企业法》则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责任与义务。
3.多元合作+
当下我国产教融合的实践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中,目前产教融合面临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传统学校忽视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默契不高,配套政策不及时,评价体系不规范等等,尤其是产业与教育的对接合作方面,困难重重。但相关政策出台,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力的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其明确的说明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开展。
校企合作是当前阶段贯彻产教融合方针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有866所院校参与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率达到50%以上。以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其打通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壁垒,以多元培养平台和产学研平台,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如2018年其对接肇庆学院、嘉应学院等院校,联合培养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以天坤国际教育集团为例,其拥有中等职业院校19所,高等职业院校21所。采用订单班、专业共建、二级学院、双元制、PPP托管等方式,将产业与学校有机的整合为一体,从实习锻炼、专业建设、院校建设等层面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对接。尤其在PPP托管模式的构建上,使用资本、技术、市场的要素,盘活了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当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产业与教育双赢的必要路径。校企合作是一种单向度的产教融合方式,因此,当前校企合作的内容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从校企合作走向产教融合,以学促产,以产带学,实现互动。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实践中,四川、重庆、苏州等地的产教融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推广应用的价值,取长补短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措施。产教融合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地方性实践为产教融合理论的丰富做出了主要贡献。
如四川的产教融合聚焦于专业建设、平台建设,打通学校与企业沟通的壁垒。苏州则致力于产教融合的保障措施,以双元制为切入口,用职业证书守卫职业教育成果。而重庆则采用政策激励、财政输入、注重师资的方法推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
1.四川:专业与产业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的专业、课程滞后于社会市场的招聘要求,面对这种难以破解的现实难题,无疑职业教育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密切合作的路径。四川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四川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四川职教的产教融合主要归结于专业与产业的协调和创新平台的建立。
在横向规模上,产教融合的试点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为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四川有产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