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要素与路径分析
2019-08-16 18:30:13来源:100唯尔

国家职业标准是工作标准, 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标准, 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是专业认证评估的主要标尺, 为社会用人单位选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重要参考。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 它的职业性的定向, 天然地将两者紧密相连。2014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探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路径, 是建立联动开发机制的关键举措, 是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基石。

一、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及其开发现状

(一)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及其开发现状

“专业教学标准”概念出现的历史并不长, 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规范”等名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04年, 上海市教委率先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开发, 这次行动的成果有《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 (试行) 》 (以下简称《指导手册》) 和66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手册》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界定, 这是笔者检索到的国内最早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表述:“专业教学标准是政府规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学和专业评估的依据, 也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工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1]教育部对专业教学标准的表述基本沿用了《指导手册》的表述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专家学者也大多认同这一表述。

一个完整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应包括:职业能力标准, 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构件;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构件;课程标准, 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核心构件;专业实施条件, 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必要构件[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 (制) 订工作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6]46号) 规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框架包括: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入学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素质、知识、能力)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 (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 和质量保障等内容。专家观点和教育部的要求表述有所不同, 但内涵一致, 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教学标准没有将职业能力标准列入其中, 但要求制订过程必须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以来, 教育部陆续启动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教育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标志着国家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拉开序幕,至2017年, 教育部已制定颁布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和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3]。高职教育新一轮的专业教学标准修 (制) 订工作于2016年启动, 第一批353个专业教学标准 (征求意见稿) 已于2018年10月22日发布。继上海之后, 广东、江苏、河南等省市也启动了地方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各职业院校也依据国家、省市的专业教学标准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开发校本化的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已成为从国家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二) 职业标准及其开发现状

1. 国家职业标准及其开发现状

国家职业标准又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活动内容, 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其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4]。1999年, 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为适应社会职业构成的变化, 2015年颁布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修订后的职业分类体系包括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和2670个工种[5,5]。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四部分组成, 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采用五级国家职业资格, 其将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量化, 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呈现国家职业标准, 其证明劳动者掌握了某个层级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达到了职业标准要求, 具备了胜任该职业岗位的资格。

我国自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初步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 这对推进我国的人力资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至2013年国家和地方已设立了1100多项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在繁荣劳动力市场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乱象, 特别是作为职业准入的职业资格许可证书,社会成员为了就业需要参加名目繁多的职业资格考试[6], 但即便手握多个证书, 也并不一定能有效就业, 一些准入资格已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一些部门、行业、地方、企业为了一已私利, 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技术水平证书, 这些证书社会认可度低, 致使职业院校在实行“双证书”制度过程中无从选择, 一些专业在选择职业资格证书时, 并不是从教学内容是否对接职业标准出发, 而是从是否容易考取证书和考取证书的费用方面考虑选择学生该考取什么样的职业资格/技术水平证书, 这偏离了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目的, 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规范国家职业资格的管理,2013年以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并在2017年公布了包含140项职业资格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新的职业资格目录明确了国家职业资格范围、实施机构和设定依据, 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的问题[7]。新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颁布, 为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从国家层面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 行业职业标准及其开发现状

事实上, 在技术更新和职业岗位变化较快的行业, 如电子信息行业, 由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缺失、已有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更新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或是职业岗位划分口径不一致等因素, 一些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发了能得到行业认可的行业职业标准, 在行业标准中颁布, 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规范 (SJ/T 11623-2016) 》。该标准提出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模型, 规定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种类、能力要求、评价方法和能力培养模式[8]。标准依据《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29264-2012)》, 将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划分为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等9个职业种类。在此基础上, 根据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和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 将从业人员职业等级划分为六个等级, 作为从业人员能力评价的依据, 并将六个等级与国家职业资格对应。该行业职业标准作为国家职业标准的补充, 已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分类通常不会划分太细, 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只有3个职业, 分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中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 (2-02-10-04) ”和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大类中的“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 (4-04-04-01) 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事实上,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 如按技术来划分职业岗位分类要细得多, 因此一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一方面为满足行业职业岗位细分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为公司的发展需要,纷纷推出各自的职业/技术认证体系。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针对ICT (信息通信技术)从业者, 基于IP (网络互联) 、IT (信息技术) 、CT (通信技术) 以及ICT融合技术领域,推出工程师、资深工程师和专家三个级别的技术认证等级标准, 覆盖路由交换、无线局域网、传送网、安全、云计算、存储以及ICT融合设计等11个技术领域。企业推出的职业/技术认证体系, 满足了行业按技术领域细分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专业培养定位对接发展需求, 受到行业和学校的欢迎。本文所叙的职业标准, 广义上包括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逻辑关系

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主体、面向的对象、承担的功能不同。国家职业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 专业教学标准由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国家职业标准面向职前和职中的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 专业教学标准面向职前接受教育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

(一) 职业标准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逻辑起点

职业标准是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职业标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强化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职业标准反映了当前该职业活动在我国的整体状况和水平, 反映工作现场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突出该职业的主流技术、主要技能要求, 而且明确应符合职业教育培训的需要, 因而契合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 并成为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职业性基础[9]。

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制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首先要进行专业调研、确定就业职业岗位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如果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已制订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 可以以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为逻辑起点, 结合新一轮的市场调研结果, 细化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 形成职业能力库, 构建课程体系, 完成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

(二) 专业教学标准面向职业标准的一对多达成关系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培训类职业教育目标单一, 针对某个职业岗位开展培训, 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教育目的。职业学校举办的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 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特点, 高职教育还具有高等性的特点, 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获取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它以专业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面向的是职业岗位群, 一般分为核心岗位、相关岗位和发展岗位, 形成适应职业迁移、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结构。因此专业教学标准要达到一个甚至多个相关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 并将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列入专业教学标准, 形成一对多的达成关系。

(三) 专业教学标准倒逼职业标准的更新升级

我国已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但更新较慢,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从1999年版到2015年版经历了16年的时间。国家职业标准制订与修订周期也较长, 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建设的需要, 很多专业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国家职业标准中找不到对应的职业或标准, 或是标准已经过时不能用。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市场, 对社会职业的变化和新技术发展非常敏感, 教育部自2012年颁布高职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 2016年启动了新一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 学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会修订、调整和优化。如随着“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兴起, 高职教育已新办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教育部门依托行业和企业的职业/技术标准和自己的力量, 进行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 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职业标准引领专业教学标准发展, 同时专业教学标准也在倒逼职业标准的更新升级。

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开发路径比较

以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 (制) 订要求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要求为例, 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开发主体、开发规范、服务群体和开发流程进行比较。

(一) 开发主体、开发规范和服务群体比较

1对两者的开发主体、开发规范和服务群体进行比较[10],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标准, 职业标准是工作标准, 两者的开发主体分别由教育部和人社部的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分别由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中心承担开发任务。两者都制订了开发规范, 专业教学标准主要内容是教学要求, 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要求, 前者以专业为单元服务于学生, 后者以职业为单元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人员。

1 开发主体、开发规范、服务群体比较

(二) 开发流程比较

2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开发流程进行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开发流程相同, 包括标准编制立项、成立专业工作组、调研、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编制标准和审定与发布等5个环节。工作内容的范围、具体流程等细节有一定差异。

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的关键要素和路径

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开发都已取得不俗成绩, 但受制于管理体制、开发主体、标准定位与作用的不同, 两者都是各自独立、并行地工作, 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开发路径和联动开发机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系统, 它的开发过程涉及人社部门、教育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它们可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 使整个系统在宏观上从无序走向有序, 从而实现标准联动开发应达到的效果[11]。要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首先要明确联动开发的关键要素, 并据此形成有效的联动开发路径。

(一) 联动开发的关键要素

1. 开发主体的联动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主体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承担单位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标准开发主体主管部门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承担单位是行业或地方职业技能鉴定 (指导) 中心。作为开发主体的主管部门,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可在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标准专项联席会议制度, 统一规划两个标准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 协调各方资源, 解决标准开发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开发主体的承担单位, 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职业技能鉴定 (指导) 中心是联动开发的落实主体, 应加强合作, 互相支持配合, 发挥各自优势, 共享对方资源。通过开发主体联动, 形成政策合力。

2 开发流程比较

2. 开发人员的联动

从表2看出,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人员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 职业标准开发人员有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专家, 两者形成了交叉融合的联动。如笔者主持研发的高职教育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就有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他们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调研、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也参与了电子行业标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规范 (SJ/T 11623-2016)》的开发, 这份行业标准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软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 吸纳了笔者所在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发, 广州番禺职院重点负责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和路径研发。职业教育元素融入IT行业标准开发, 成为IT行业与职业教育的纽带[12], 在标准制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中, 行业企业专家主导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教育专家主导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开发人员联动, 团队合理分工, 人员优势互补, 保障了标准开发的科学性。

3. 开发过程的联动

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开发都要经过调研和职业分析两个阶段, 开发过程联动主要指这两个阶段的联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调研包括行业企业调研和学校调研,行业企业调研目的是厘清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 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和有关典型工作任务, 反映出对技术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调研目的是了解专业教学情况、目前试行的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学生就业现状和毕业后跟踪反映出的教学方面问题等。职业标准开发的调研称为职业调查, 目的是了解该职业的活动目标、工作领域、发展状况、从业人员数量、受教育程度以及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等。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职业分析,称为职业能力分析, 侧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 是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 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编制、培养条件建设提供依据, 职业分析是在职业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职业分析。

3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路径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 两者的行业企业调研和职业分析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基本一致, 通过开发过程的联动, 可共享双方的调研和职业分析成果, 节约开发成本。

4. 标准体系的联动

职业标准体系是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逻辑起点, 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文件。我国也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是基础, 职业标准是核心, 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是其呈现方式。刚刚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简称1+X证书) 制度试点。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联动的桥梁和纽带,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职业标准的视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 定义了专业教学内容, 是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逻辑起点。职业院校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时, 一方面,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另一方面, 根据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工艺更新、生产组织方式改变等情况, 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比职业标准更新速度更快, 倒逼职业标准升级更新。通过两个标准体系联动, 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达成职业标准和教育标准良性循环的闭环。

(二) 联动开发路径

联动开发要素分布在工作标准和教育标准的开放系统中, 与人社部门、教育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密切关联, 以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为主线, 以联动开发要素为关键节点, 形成如图1所示的时而串联、时而并联和时而交叉融合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联动开发路径。

总之, 职业标准是工作标准,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标准, 建立两者联动开发路径, 通过开发主体联动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开发人员联动保障标准开发的科学性;通过开发过程联动共享开发成果;通过标准体系联动达成良性循环的闭环, 从而实现教育标准对接工作标准, 服务于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