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职教动态 | 现代学徒制与高等职业教育
2019-08-16 18:23:57来源:100唯尔

国家实行中职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所有专业技能不能过于单一,必须具备产品开发、技术开发、项目策划等能力,意味着从学校毕业的你还是需要经历学徒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你在学校知识技能是否牢固,经现代学徒制方案的实施,淘汰不符合行业人员,不取量,只取质的变化。推进中国各个行业实业的发展。同学们,行业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好好加油吧!

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学徒制是指由企业资助的培训形式,包括一部分的学校课堂教育和由企业提供的培训与工作实习。现代学徒制是西方国家开始倡导的一种将传统学徒制的培训方式和当今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制度,重点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或者合作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当前,我国也正在积极参与并加快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部署工作。

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正式的职业学校产生之前,以师傅带徒弟、“做中学”的学徒制逐渐成为知识、技术以及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学徒制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下逐渐复苏。在新的学习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徒制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将之称为现代学徒制。

当今社会,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性学徒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等。他们都在致力于改善技术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并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和企业师傅、学校和学校教师联系起来,并通过企业岗位以基本支撑,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通过企业平台的工作时间,学生能很好地提高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能够帮助部分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降低高职院校办学成本

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的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计划,学生和企业之间签订相关的培训协议,用于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在签订培训协议后不需要缴纳学费,同时还能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同时,高职院校还能减少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设备购买等所需耗费的成本。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依托企业的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三)提高企业的招聘率

对现代企业而言,人才需求多面向既具备优秀职业技能又具备优秀良好素养的员工。在这种需求下,员工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普通的课堂教育多重于理论知识教育却忽略了时间能力培养,传统的职业教育又偏向实践技能训练忽视理论知识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能很好地面向现代企业的人才招聘需求。

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代学徒制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它不但重视理论教育,也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招聘需求,更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平台。通过校企结合的形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育平台,使学生在入职后能迅速进入岗位,降低了入职培训所增加的企业用人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招聘率。

各大职业院校应在认真落实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意见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及职业院校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本质是学校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推进学校考核制度与企业考核制度相融合,企业和学校应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将培养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标准应参照企业岗位设置要求,重点对学员岗位技术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价,而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卷面成绩判断培养质量的优劣。同时,考核的结果要紧密结合学员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直接与学员晋升和待遇提高相挂钩。

新使命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培养了成千上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劳动者技术水平与用人方技能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出台,将着重破解职业培训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矛盾。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职业院校应当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积极主动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努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更要着力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所作为,努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新任务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主导、院校参与,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使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学徒,是职业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核心任务。这一新任务,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要求职业院校根据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进行培养,在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上贴近企业岗位要求。

新机遇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与职业院校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内容一致。企业新型学徒制强调“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确立了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这种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主动参与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开展,更有利于职业院校贴近产业和企业办学。招生与招工双融合、校企师资双融合,使职业院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产学一体、工学双融。职业院校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配合、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可以突破长期以来产教融合不通、校企合作不畅的瓶颈。

新挑战

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配合的多方协调联动机制,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维,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培养、育人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装备等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职业院校应采取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式,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能关起门来搞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改革,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技能人才工作本位培养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