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药店镇痛药物导购培训教材: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2019-08-22 08:27:57来源:100唯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用途

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第一代抗抑郁剂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腰背痛、慢性紧张性头痛、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炎性疼痛等神经痛具有镇痛作用。

二、局部麻醉药。可缓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痛。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FDA批准了利多卡因贴片局部贴敷治冶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和其他神经痛。

三、神经妥乐平。主要治疗骨关节、软组织、外周神经创作性神经痛和偏头痛。有研究表明,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性神经功能障碍,对自发疼痛的改善率为70%~100%;对麻木感和冷感的改善率为65%;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38%。

抗偏头痛药

抗偏头痛药包括:

一、5-HT受体阻断药,如美西麦角;

二、5-HT1受体激动剂,如舒马曲坦;

三、麦角类生物碱,如麦角胺;

四、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药,如尼莫地平。

解痉止痛药

解痉止痛药包括:

一、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

二、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

三、维生素K,如V-K3。

长期以来,人们对偏头痛、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背痛、癌痛以及神经性疼痛等病因、病理的认识尚很肤浅,对慢性疼痛的病因学与病理学的认识亦较迟缓,因此大部分治疗仍很困难,必须长期大剂量用药。

不过,近几年来对慢性疼痛及神经源性疼痛的病因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慢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学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于对慢性疼痛的深刻认识,以疼痛产生机制为靶目标,开发出一批新型镇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