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发动机?
2019-08-24 14:41:14来源:100唯尔

虽说最近几年自主品牌崛起神速,市场占有率已经足以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但说到核心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上与外企依旧存在很大鸿沟。发动机领域,什么双喷射、双涡管、双循环等全新技术,自主车企即使有,也都是从外企的中国工厂采购,核心技术把控依旧薄弱。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像样的发动机?

全球格局影响

二战战胜国,最顶尖的人才都在军工产业,什么飞机、航母、坦克、潜艇。如果你是经过最优质教育的顶级机械或电气工程师,在“五大流氓国”,你的选择一定是去造飞机引擎、火箭引擎、乃至开发核动力引擎,什么NASA、CNSA、ESA,波音、普惠、太行在像你招手,谁会闲得蛋疼,跑到大众、一汽、上汽去当一个汽车工程师?


顶尖人才都去造这个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但在德国、日本、意大利(二战战败国),如果你是本国最顶尖的技术人才,本国不可能有这样的军工平台供你一展才华,老老实实在家造车,敢捯饬军工,你怕是没受过“真理”的洗礼。不然就放弃国籍,加入“五大流氓”的行列。


中国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机械工程欠账(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当然,造成中国汽车发动机落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历史欠账,尤其是机械方面的欠账。当年从前苏联继承来的完整工业产业链,至今也不能算完全消化,依旧有很多东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需要大量实验、时间去验证数据。中国工业蹿升太快(好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不如老美,这个短板是必然的。


人才流向偏科

14亿的人口技术,完善的教育机制,按理说中国最不缺的应该就是技术型人才,国家真的需要那么多人投身军工产业吗?如果不是,那饱和后溢出的人才都去哪了?为什么没能养起一两个像样的民族车企?


非顶尖的人才流向偏电子工程产业(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各大高校的高材生,顶级当然是被国家挖去造“二踢脚”了,非顶级理工人才,投身到计算机产业更多(什么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啥的),市场火爆,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出产品,出价值。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而制造业,一个零件公差要达到多少精度,需要多少精度的设备加工,良品率多少,这个是物理规律限制,不是你加班能直接解决的。为了提高良品率,你需要制定试验计划,控制变量,做一次试验必须几个小时,这个你着急不得。一个长期的试验计划,比如说一个月,在其中的某几次试验中,你引入了错误的数据,那么对不起,整个结果有偏差,直接重做吧。



谁会投身制造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而且做的都是老外们早就做过的事,所以现在制造业多少有点“夕阳产业”的感觉。这也导致本土制造业后劲乏力,去了也是浪费人才,去外企人家拿你当临时工,进不了到“核心圈”。


价值导向有问题


最后,现在国内的价值导向不是很好,“毛爷爷”是衡量一个岗位价值的唯一标准。两个高校的同窗,一个在技术部门兢兢业业5年,参与项目无数,攻克难题无数,毛入100万;另一个改行干金融了,第一年就净赚100万。


现在的主流价值观里,前者都抬不起头见人,后者人人都夸有本事。


然而,请你告诉我,他们究竟谁在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