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贝壳学习 | 心理学遇上VR-如何从心理学视角玩转VR教育产品设计
2019-09-03 16:20:36来源:100唯尔

贝壳是谁?

1

VR项目是什么?

项目简介

依据客户的横向合作需求,针对5-12岁小学生群体,开发VR情境下K12认知能力提升系统。(K12,教育类专用名词,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以期通过VR场景化的呈现方式,发挥沉浸式体验的优势,在阶段训练后实现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并尝试通过新技术进行心理教育产品迭代升级。

BAC角色

PART 1: BAC在项目中的主要角色就是以心理学专业所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案面研究进行专业理论梳理,把握经典测验方法,进行专业内容应用化设计。

PART 2: 结合用户访谈,了解消费者特点与习惯,进行精准化商业开发,并为客户提供可选择的VR场景设计方案。

2

细数回顾:从经历中获得经验

2018年12月,接到项目需求,我们一边和甲方爸爸进行沟通接洽,一边着手项目准备。仍然记得前一晚班级跨年轰趴几乎没睡,脑袋正晕的第二天回到金丰和还在休息的焦老师继续讨论项目内容,7*24小时运转的焦老师很多时候让我们深刻感觉到不能不拼,不仅是因为稍不留神会被焦老师Diss,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要对此负责到底。

2019年1月2日,BAC-VR项目组正式成立,邵娜,诗婕、小雪、老王、恩玉、罗斌和我一起开启了VR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忐忑、迷茫、怀疑、纠结、未知、害怕、焦虑、兴奋、顿悟、肯定、成就……伴随了第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全过程。尽管项目才刚刚开始,但是我满脑袋都是各种问题:我能不能带领好这个项目?需要多长的时间可以完成它?一个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该如何探索?年末考试周来袭,如何平衡我自己和大家的时间进行多任务处理?(事实证明,进了BAC多任务处理简直就是日常)……

- 项目启动会 -

2019年1月10日,项目方向讨论会。通过对专业内容的梳理,大家对项目各部分内容也形成了基本概念,是否做?如何做?成为项目实践过程中绕不开的命题。仍然记得那次的讨论会上,对有些问题上讨论是存在一定争议和怀疑的,也面临一些探索与实践上的困难,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将各自真实的想法和需要表达出来。表达、梳理、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所有人聚焦在一个目标上,继续往前走。

2019年1月11日,客户沟通会。启动会前已经和客户充分沟通了需求,并体验了客户的VR设备与技术,对VR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有一定把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拟定的项目实施计划与具体安排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一同衡量方案的可行性,确定了场景设计方向。商业项目的合作既需要明确商业目的,也需要双方不断沟通,前期的准备也让我们的沟通非常顺利。

-和客户沟通项目实施计划和安排 -

2019年1月15日,脑暴创意设计。在注意力VR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产品的专业性,同样需要VR场景内容的丰富性与创意性,因此在焦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借鉴了《通用设计方法》中的各种方法,以游戏创意为基础,进行VR场景元素的头脑风暴与设计。

整个脑暴过程从下午三点一直到七点,前半段的时间里,脑暴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主要原因是大家对新的项目互动方式不熟悉以及对创意方向的不理解,在云琦的启发和提醒下,我意识到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创意应该围绕什么展开?” “我们的设计如何真正发挥作用?”核心问题的提醒常常让人醍醐灌顶,后续的脑暴里,大家不光没有因为时间的延长而倦怠,反而产出了真正的创意成果,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后续设计的思路与方向,甚至还将所运用的方法衍生到班级Workshop之中。(详见本日另一推送)

- 脑暴场景设计创意 -

这也让我意识到,当带领一个项目,大家的表现不如预期时,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首先应该反思,我是否知道方向要往哪走,有时候不光需要知道,更重要的是明确传递,让组员真正懂我的想法。

2019年1月25日,顺利递交第一阶段成果——平静、注意力筛查VR场景细节脚本。那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开了无数个线上、线下会,不断在和客户沟并修改内容,焦老师也陪着我们熬了几个大夜,不停跟进和反馈我们的修改成果,细致到每一个成果的标点符号和用词都仔细推敲,递交的成果也得到了客户的肯定。我仍然记得,寒假前最晚离开金丰和306的我们,长舒了一口气,欣慰地感叹着:“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2019年2月18日,在其他小伙伴还在家里享受假期的时候,VR项目组的小伙伴们已经回到学校开工了,毕竟甲方爸爸的节奏需要紧紧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