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故事 | 血泪遗书中的家与国
陈觉烈士写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赵云霄烈士写给孩子的遗书,原件保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图为长沙市烈士公园展出的陈觉烈士遗书复制件。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启明,我的小宝贝……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两封遗书,静静地并排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内,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出生女儿的遗书,字字血泪,穿透人心。遗书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革命伉俪:陈觉与赵云霄。8月中旬,记者寻访到陈觉烈士的继子陈树勋,并走进烈士故乡醴陵,感受两封遗书背后的凛然大义与侠骨柔情。
陈树勋第一次看到继父母的遗书,是14岁那年。“我到阁楼上找东西,在一个箱子里发现一帧照片、两封遗书,当时就惊住了,痛哭不已。”1945年陈树勋出生时,陈觉已经牺牲17年。祖父母做主,将本是侄儿的陈树勋过继到陈觉名下。追忆两位长辈的革命事迹,74岁的陈树勋老人不停擦拭眼角:“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陈树勋介绍,陈觉,原名陈炳祥,1907年出生在醴陵泗汾镇一个富裕家庭。中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与蔡申熙、左权、陈恭、宋时轮、王亚文、肖石朋等进步学生, 组织了“社会问题研究社”,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赵云霄,原名赵凤培,1906年出生于河北阜平一个书香门第。1924年,赵云霄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5年,两位年轻人的人生轨迹交汇了。两人同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学期间,陈觉与赵云霄由相识相知到相爱,最终结为革命伉俪。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宣誓为革命奉献一生。“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这是陈觉在遗书中对那段青葱岁月的回忆,至今读来仍觉那么美好温暖。
1927年9月,陈觉与赵云霄学成回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两人出生入死,先后在东北、湖南从事革命活动,组织游击队,建立小型兵工厂,发动醴陵年关暴动,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春,陈觉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被派往常德组织湘西特委。赵云霄则参加组建中共湘南特委。
不幸的是,因中共湖南省委遭到破坏,已怀有身孕的赵云霄于当年9月被捕,一个月后,陈觉也在常德被捕。被捕后的陈觉和赵云霄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两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多次审讯未果,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陈觉、赵云霄死刑。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就义前4天,陈觉饱含深情给妻子写下遗书,于1928年10月14日壮烈牺牲。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取名启明。“我的小宝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希望你长大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一遍遍亲吻刚刚满月的孩子,赵云霄给女儿留下泣血遗书。1929年3月26日,赵云霄在长沙从容赴死,生命定格在23岁。然而,令人悲怆的是,小启明未能如母亲希望的“长大成人”,在4岁时因体弱多病而夭折。
8月16日中午,醴陵市烈士陵园松柏青翠,静谧肃穆。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的铜像矗立在松海竹林中,深情地凝视着他们用热血换来的这片和平的土地。
烈士陵园纪念馆陈列展示了两位烈士的事迹。展示墙上,照片上的陈觉帅气英武、赵云霄美丽娴雅,穿越近百年,仍那般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记者眼前。
1950年4月5日,两位烈士的遗书首次公开发表于《新湖南报》。进入新世纪,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更多人。人们寻访烈士足迹、捧读烈士遗书,无不潸然泪下、感动至深。醴陵市烈士陵园管理所副所长杨云志动情地说:“两位烈士的遗书中看不到将死之人的恐惧,感受到的只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满腔真情的流露。”采访中,陈树勋老人和杨云志不约而同地讲述起两个令人唏嘘的细节。陈觉烈士在遗书中留下与赵云霄合葬的遗愿,然而赵云霄烈士牺牲后被弃乱坟岗,遗骸无存。
直至2009年,家人才将赵云霄用过的一只柳条箱建了一个衣冠冢与陈觉烈士合葬一处。因种种原因,烈士陵园纪念馆此前展示的赵云霄烈士肖像,是后人根据一些资料创作的,没有细致考证。2018年赵云霄的侄女赵宗宴不远千里来到醴陵寻访,深感肖像“与真实形象有差距,真正的赵云霄灵秀得多”。遂花费大力气,请专家依据长辈口述的赵云霄相貌,比对赵家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合成、反复修正,最终制作出比较接近赵云霄真实容貌的肖像照片。今年清明节,醴陵市烈士陵园纪念馆郑重地更新了赵云霄烈士的照片。“他们,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杨云志说。
来源:湖南日报
供稿:醴陵市委宣传部
编辑:曾妍
校对: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