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岩土知识五则
2019-09-18 09:47:08来源:100唯尔

岩土知识五则

一、高层建筑地基勘探点如何布置?

1、勘探点间距宜为1535m;当地层变化特别复杂时,宜适当加密;

2、单幢高层建筑的勘探点不应少于5个,其中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2个;

3、勘探点宜沿建筑物周边布置,并宜在角点和中心点布置勘探点,在层数或荷载变化较大的位置宜适当增加勘探点;

4、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采用承载力很大的大直径桩、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宜在每个桩位布置一个勘探点。

二、软土勘察的主要内容

1.软土地区勘察宜采用钻探取样与静力触探结合的手段。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土的成因类型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当土层变化较大或有暗埋的塘、浜、沟、坑、穴时应予加密。

2.原位测试。软土原位测试宜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软土取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其规格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软土的力学参数宜采用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结合当地经验确定。有条件时,可根据堆载试验,原型监测反分析确定。抗剪强度指标室内宜采用三轴试验。原位测试宜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压缩系数、先期固结压、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可分别采用常规固结试验、高压固结试验等方法确定。

三、填土的勘察评价要点

1.填土勘察应包括下的内容:①搜集资料,调查地形和地物的变迁,填土的来源、堆积年限和堆积方式;②查明填土的分布、厚度、物质成分、颗粒级配、均匀性、密实性、压缩性和湿陷性;③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填土勘察应在一般土勘察规定的基础上加密勘探点,确定暗埋的塘、浜、坑的范围。勘探孔的深度应穿透填土层。

3.勘探方法应根据填土性质确定。对由粉土或粘性土组成的素填土,可采用钻探取样、轻型钻具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较多粗粒成分的素填土和杂填土宜采用动力触探、钻探、并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

4.填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宜采用的测试方法有:①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宜采用触探法,并辅以室内试验;②填土的压缩性、湿陷性宜采用室内固结试验或现场载荷试验;③杂填土的密度试验宜采用大容积法;④对压实填土,在压实前应测定填料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后应测定其干密度,计算压实系数。

四、湿陷性黄土的勘察要点

1.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查明下列内容,并结合建筑物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和地基做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①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②湿陷性黄土的厚度;③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④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⑤变形参数和承载力;⑥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⑦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2.勘察阶段可分为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各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对场地面积不大,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或专门勘察。

3.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并符合级土样质量的要求。在探井中取样,竖向间距宜为1米,土样直径不宜小于120mm;在钻孔中取样,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避免扰动。取土勘探点中,应有足够数量的探井,其数量应为勘探点总数的1/3/2,并不宜少于3个。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4.勘探点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并不宜小于该场地天然黄土的密度。

5.场址选择或可行性勘察阶段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进行的工作有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试验等工作。

6.初步勘察阶段应查明场地湿陷类型,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图的合理布置提供依据,对地基基础方案、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的防治提供参数和建议。进行的工作有:初步查明场地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影响,并对场地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

五、合土的勘察应要求

1.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卧土层或基岩的埋藏条件;

2.查明混合土的组成,均匀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3.勘探点的间距和勘探孔的深度除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外,尚应适当加密加深;

4.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并应采取大体积土试样进行颗粒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5.对粗粒混合土宜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并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或探井检验;

6.现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和现场直剪试验的剪切面直径都应大于试验土层最大粒径的5倍,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直剪试验的剪切面面积不宜小于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