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对外传播与经济交融——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对外传播与经济交融——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号:教育新课堂(ID:jyxkt-china)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经济贸易自由化程度空前,在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家化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更高层次,传播价值和理念,推广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中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进程。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软实力载体,一带一路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资源实现深层次互动、对接的先锋队。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覆盖面积广袤,涵盖5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占到全球63%,21万亿美元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球29%。
中国职业教育向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带一路经济带的依托。一带一路拥有巨大的经济资源、合作潜力以及办学基础,向外传播中国形象、中国声音,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为国家所重视,是有效的途径。实现教育国家化,是诸多西方国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2014年欧盟启动“伊拉斯谟+”计划,即欧盟“2014-2020年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计划”。目前实现人员流动400万人次,预算147亿欧元。而在德国,推出了“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项目,鼓励高校人员参与国际化的流动与合作。
与此同步,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紧随其后,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并提出支持特色院校“走出去”,建设示范性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沿线留学生达到5000人规模。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现实鸿沟。在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支持系统、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合作格局存在瓶颈。解决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是中国职业教育迈向新高度的必由之路。
举例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多元化,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号,譬如一提德国职业教育,就是“双元制”模式。我国职业教育扩招速度过快,尤其是国际合作的项目,质量保证问题堪忧。师资力量国际化结构不均,缺乏外籍教师。以上的诸多问题都是掣肘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因素。
职业教育国际化一来是彰显我国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二来是倒逼国内职业院校改革的“衣冠镜”。“走出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借力一带一路经济快速交融的契机,调整、发展职业教育的绝佳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