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等及《指南解读》
2019-10-09 19:10:02来源:100唯尔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这标志着环境保护部将全面推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动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评估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及一般要求。同时配套发布的还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以下简称《等级划分方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以下简称《标准对照表》)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报告编制大纲》)。

  企业环境风险知多少?

  环境事件高发,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是短板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同年12月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等要求。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强调了开展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为摸清全国环境风险底数、说清环境风险状况,环境保护部2010年组织对全国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大类行业的4万余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

  检查发现,4万余家企业涉及化学物质4万余种,各类环境风险单元10万余个,约32%的企业未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已编制的企业预案中普遍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风险以及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资源不掌握,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不清楚。而且预案中多组织、机构、制度的描述,多危险化学品危害分析,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系统总结突发环境事件案例以及国内外工业事故风险评估与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提出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对检查的4万余家企业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类似评估方法,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和预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加强风险评估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原有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地方环保部门、部分央企意见,编制形成了既有事故情景分析又有风险等级划分、既有问题分析又有完善要求的《评估指南》。

怎么用好《评估指南》?

  企业可按图索骥分析防控应急措施可行性

怎么用《评估指南》?首先,《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通过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急资源调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施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使企业系统评估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根据可调用的应急资源,落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时,可针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措施得当、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使预案回归本质。

其次,《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续环保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表8类型1(E1)——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表的说明

本表共规定了310种(类)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说明如下:

1、关于分类

第一部分共238种(其中有12种属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见备注栏),以物质的化学文摘号(CAS)由小到大排序。序号235和236分别是剧毒化学物质和有毒化学物质,剧毒化学物质是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附录1-C“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鉴定为剧毒的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是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鉴定为高毒、中等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全部为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共72种。

2、关于临界量

*代表该种物质临界量确定参考了GB18218-2009。**代表该种物质临界量确定参考了欧盟《塞维索指令》。

3、本清单中的化学物质将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附录C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标准

截流措施

1)各个环境风险单元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措施,设防初期雨水、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溢)流入雨水和清净下水系统的导流围挡收集措施(如防火堤、围堰等),且相关措施符合设计规范;且

2)装置围堰与罐区防火堤(围堰)外设排水切换阀,正常情况下通向雨水系统的阀门关闭,通向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或污水处理系统的阀门打开;且

3)前述措施日常管理及维护良好,有专人负责阀门切换,保证初期雨水、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入污水系统。

1)《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6.2.3 采样、溢流、检修、事故放料以及设备管道放净口排出的料液或机泵废水,应设置收集系统。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3.2.7(第二款)当储罐泄漏物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或附近环境时,堤内地面应采取防渗漏措施。

3.2.8 防火堤内排水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堤内应设置集水设施。连接集水设施的雨水排放管道应从防火堤内设计地面以下通出堤外,并应设置安全可靠的截油排水装置。

2 在年降雨量不大于200mm或降雨在24h内可渗完,且不存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时,可不设雨水排除设施。

3.3.7油罐组内应设置集水设施,并设置可控制开闭的排水设施。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5.2.28 凡在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设备区周围应设置不低于150mm的围堰和导液设施。

6.2.17 (第5款)在防火堤内雨水沟穿堤处应采取防止可燃液体流出堤外的措施(可以采用安装有切断阀的排水井,也可采用排水阻油器等)。

2)《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5.3.1装置围堰

5.3.1.1凡在开停工、检修、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含有对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碳四及以上液化烃泄漏、漫流的装置单元区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50mm的围堰及配套排水设施。

5.3.1.2应根据围堰内可能泄漏液体的特性,在围堰内设置集水沟槽、排水口或者在围堰边上设置排水闸板等作为配套排水设施。宜在集水沟槽、排水口下游设置水封井。

截流措施

1)各个环境风险单元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措施,设防初期雨水、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溢)流入雨水和清净下水系统的导流围挡收集措施(如防火堤、围堰等),且相关措施符合设计规范;且

2)装置围堰与罐区防火堤(围堰)外设排水切换阀,正常情况下通向雨水系统的阀门关闭,通向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或污水处理系统的阀门打开;且

3)前述措施日常管理及维护良好,有专人负责阀门切换,保证初期雨水、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入污水系统。

5.3.2 罐组防火堤

罐组防火堤、隔堤应符合GB50160中对防火堤、隔堤规定及以下要求:

a)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储存物料特性,按审批要求或相关规范采取防渗措施,并宜坡向四周,可设置排水沟槽。必要时排水口下游应设置水封井。

b)罐区排水设施实施清污分流的,防火堤外应设置切换阀门,正常情况下雨排水系统阀门关闭。

c)物料罐区污染排水切换到污水系统,必要时在污水排放系统前设隔油池并设清油设施;液化烃、可挥发性液体类罐区污染排水就地预处理、回收后,排入污水系统。雨排水切换到雨排水系统。切换阀门宜在地面操作。

7.1.2 油品装卸台的污染雨水应排入生产污水管线。

7.1.3 生产污水管线系统应保证不发生向地下或其他管道系统泄漏。

7.1.6罐区防火堤内的污水管道引出防火堤时,应在堤外采取防止油品流出罐组的切断设施。

7.2 雨排水管道

7.2.1 装置区、罐区未受污染雨水由切换阀门切换到雨排水系统。

7.2.2工厂所有生产污水、循环水排污水、机泵冷却水、直接冷却水、检修冲洗水等不得排入雨排水系统。

7.2.3厂区雨排水应设置管道系统有组织排入外部水体,事故状态下由切换阀门切到事故缓冲设施。必要时在切换阀门前的检查井还应设置沉泥槽。

7.2.4 雨排水管道与生产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要确保不发生串漏。

3)《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7.7.4 管线上的事故切换阀宜在地面操作,应设远程控制、手动双用阀闸,并应保证事故状态下可操作。

事故排水收集措施

1)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并根据下游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和易发生极端天气情况,设置事故排水收集设施的容量;且

2)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位置合理,能自流式或确保事故状态下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且

3)设抽水设施,并与污水管线连接,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1)《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

3.1.1 设计水量应包括生产污水量、生活污水量、污染雨水量和未预见污水量。各种污水量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生产污水量应按各装置(单元)连续小时排水量与间断小时排水量综合确定;

2 生活污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的有关规定执行;

3污染雨水储存设施的容积宜按污染区面积与降雨深度的乘积计算,可按下式计算:V=Fh/1000 式中:V——污染雨水储存容积(m3);h——降雨深度,宜取15mm~30mm(对全国十几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分析,经5min初期雨水的冲洗,受污染的区域基本都已冲洗干净。5min降雨深度大都在15mm~30mm之间);F——污染区面积(m2)。

4 污染雨水量应按一次降雨污染雨水储存容积和污染雨水折算成连续流量的时间计算确定,可按下式计算:Qr=V/t 式中:Qr——污染雨水量(m3/h);t——污染雨水折算成连续流量的时间(h),可按48h~96h选取。

5 未预见污水量应按各工艺装置(单元)连续小时排水量的10%~20%选取(包括事故跑水、渗漏水)。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6.1.8/6.6.1 化工建设项目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

6.6.2对排入应急事故水池的废水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并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1 能够回用的应回用;

2 对不符合回用要求,但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可直接排放;

3 对不符合排放标准,但符合污水处理站进水要求的废水,应限流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4 对不符合污水处理站进水要求的废水,应采取处理措施或外送处理。

6.6.3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装置或罐区围堤内净空容量-事故废水管道容量。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应急事故废水的最大量的计算为:

1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或贮罐物料量;

2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时的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

3当地的最大降雨量。

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

事故排水收集措施

1)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并根据下游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和易发生极端天气情况,设置事故排水收集设施的容量;且

2)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位置合理,能自流式或确保事故状态下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且

3)设抽水设施,并与污水管线连接,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6.6.4 应急事故水池宜采取地下式(地下式水池有利于收集各类事故排水,以防止应急用水到处漫流)。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6.2.12防火堤及隔堤内的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当浮顶、内浮顶罐组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剩余部分,但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事故存液池正常情况下是空的,而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仅考虑一处,所以全厂的浮顶罐、内浮顶罐组可共用一个事故存液池);

2 隔堤内有效容积不应小于隔堤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10%。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5.4.2中间事故缓冲设施

5.4.2.1 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容积按附录B确定,其中设计消防历时按6h~8h计算。

5.4.2.2 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渗、防腐、防冻、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

5.4.2.3 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应设抽水设施(电气按防爆标准选用),并与污水管线连接,按系统排送能力选用适当流量的抽水设施。当污染物是液化烃、挥发性有毒液体时,须经处置达到允许标准后才能排入污水系统。

5.4.2.4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应预留检修孔和爬梯;宜设浮动式分离收集器、液位检测仪、集液区,方便对分层污染物的处理和物料回收。

5.4.2.5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火灾危险类别按丙类进行平面布置;在事故状态下按甲类进行运行管理。

5.4.2.6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宜加盖,盖上根据可能进入物料的特性设不同高度排气筒。

5.5三级预防与控制体系

5.5.1 发生重大生产事故,一、二级预防与控制体系无法控制事故液时,排入末端事故缓冲设施。

5.5.2 末端事故缓冲设施容积按附录B确定,其中设计消防历时按6h~8h计算。水环境敏感程度较高及以上,末端事故缓冲设施容积应适当放大,设计消防历时按8h~12h计算。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极端天气取值不受此标准限制,可适当放大。

5.5.3若设置了中间事故缓冲设施,末端事故缓冲设施正常状态下可作为其他污水处理设施的补充处 理手段使用,设施内附件按论证确定的技术要求执行,但要配置配套设施,确保事故状态下事故液能顺 利排入,同时不影响其他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5.5.4 末端事故缓冲设施的其他技术要求与5.4.2相同。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事故排水收集措施

1)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并根据下游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和易发生极端天气情况,设置事故排水收集设施的容量;且

2)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位置合理,能自流式或确保事故状态下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且

3)设抽水设施,并与污水管线连接,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6.2.18 事故存液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组应设导液管(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罐组并自流入存液池内;

2 事故存液池距防火堤的距离不应小于7m;

3 事故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

4 事故存液池应有排水设施。

3)《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

9 事故排水处理

9.0.1 事故排水中的物料应回收。

9.0.2 事故排水宜送污水处理场处理,当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场时,应妥善处置。

9.0.3 能进行生物处理的事故排水,应限流进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9.0.4 事故排水的监测项目应根据物料种类确定。

9.0.5 处理事故排水时,应根据物料挥发性、毒性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7.3.1 含可燃液体的污水及被严重污染的雨水应排入生产污水管道,但可燃气体的凝结液和下列水不得直接排入生产污水管道:

1 与排水点管道中的污水混合后,温度超过40℃的水;

2 混合时产生化学反应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污水。

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

1)不涉及清净下水;或

2)厂区内清净下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清污分流,且清净下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

①具有收集受污染的清净下水、初期雨水和消防水功能的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或雨水收集池),池内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且

②具有清净下水系统(或排入雨水系统)的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清净下水总排口,防止受污染的雨水、清净下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

3.3.2 污水处理系统划分应遵循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的原则。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6.2.4 所有生产装置、作业场所的墙壁、地面等的冲洗水以及受污染的雨水,均应汇集入生产废水系统并进行处理。

6.2.5 未受污染的雨水、地面冲洗水等,宜排入雨水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 3015-2003)

4.2.2 工厂内未受污染的雨水、锅炉排污水、脱盐水站的酸碱中和水、清水池的放空和溢流应排入雨水或清净废水系统。

4.2.3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直接排入清净废水系统。当确定有污染时,应排入生产污水系统。

4.2.4 生产装置区、罐区、装卸油区内污染的雨水应排入生产污水系统或独立的处理系统。

雨水系统防控措施

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

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且

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①②《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5.4二级预防与控制体系

5.4.1 控制要求

5.4.1.1 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

5.4.1.2 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末端事故缓冲设施。

③《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4.1.7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1 不宜通过生产区;

2 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4.2.4 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

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

1)无生产废水产生或外排;或

2)有废水产生或外排时:

①受污染的循环冷却水、雨水、消防水等排入生产污水系统或独立处理系统;且

②生产废水排放前设监控池,能够将不合格废水送废水处理设施重新处理;且

③如企业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或雨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则废水处理系统应设置事故水缓冲设施;

④具有生产废水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启闭,确保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不合格废水不排出厂外。

2)①《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7.1 排污管道

7.1.1 含对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 、污水和被污染雨水、事故消防排水,应排入生产污水管线 。但可燃气体的凝结液、与排水点管道中的污水混合后,温度超过40℃、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的污水不得直接排入生产污水管线。含强挥发性有毒物质污水须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罐组洗罐排水应单独处理 ,不应直接排入生产污水管线。

7.1.2 油品装卸站台的污染雨水应排入生产污水管线。

7.1.3 生产污水管线系统应保证不发生向地下或其他管道系统泄漏。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5.2.27 装置内地坪竖向和排污系统的设计应减少可能泄漏的可燃液体在工艺设备附近的滞留时间和扩散范围。火灾事故状态下,受污染的消防水应有效收集和排放。

②《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

5.12.1 污水处理场出水应设置监控池,当有稳定塘时可不设置监控池。

5.12.2 监控池的容积宜按1h~2h的设计水量确定(防止不合格污水外排,在2h内可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

5.12.3 监控池应设置不合格污水返回再处理的设施。

12.0.8 污水总进口、监控池宜根据水质特征设置相应的在线分析仪表。

③《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

5.2.1 污水处理场应设置调节设施、均质设施及独立的应急储存设施。

5.2.3 污水处理场应急储存设施的容积,炼油污染水可按8h~12h的设计水量确定,化工污水可按实际需要确定。(按处理事故时间计)

④《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4.1.5 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如设置路堤道路、事故存液池、受污染的消防水池/罐、雨水监控池、排水总出口设置切断闸等设施,确保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不直接排至厂外。)

7.3.10 接纳消防废水的排水系统应按最大消防水量校核排水系统能力,并应设有防止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应急措施和手段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用事故池、排水监控池、利用现有的与外界隔开的池塘、河渠等进行排水监控、在排水管总出口处安装切断阀等方法来确保泄漏的物料或被污染的排水不会直接排出厂外。)

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

1)不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或

2)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的泄漏紧急处置措施。

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

1)不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或

2)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设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泄漏监控预警系统。

附录D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

1前言

2总则

2.1编制原则

2.2编制依据

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其他文件

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3.1企业基本信息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3.4生产工艺

3.5安全生产管理

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8附图

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以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送:国务院应急办,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

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4年4月4日印发

来源: 环保部网站

------------

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解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刘潇艺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这标志着环境保护部将全面推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动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评估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及一般要求。同时配套发布的还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以下简称《等级划分方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以下简称《标准对照表》)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报告编制大纲》)。

  企业环境风险知多少?

  环境事件高发,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是短板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同年12月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等要求。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强调了开展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为摸清全国环境风险底数、说清环境风险状况,环境保护部2010年组织对全国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大类行业的4万余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

  检查发现,4万余家企业涉及化学物质4万余种,各类环境风险单元10万余个,约32%的企业未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已编制的企业预案中普遍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风险以及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资源不掌握,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不清楚。而且预案中多组织、机构、制度的描述,多危险化学品危害分析,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系统总结突发环境事件案例以及国内外工业事故风险评估与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提出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对检查的4万余家企业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类似评估方法,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和预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加强风险评估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原有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地方环保部门、部分央企意见,编制形成了既有事故情景分析又有风险等级划分、既有问题分析又有完善要求的《评估指南》。

  怎么用好《评估指南》?

  企业可按图索骥分析防控应急措施可行性

  怎么用《评估指南》?首先,《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通过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急资源调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施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使企业系统评估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根据可调用的应急资源,落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时,可针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措施得当、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使预案回归本质。

  其次,《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评估指南》指导企业从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环境应急资源、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排查隐患、找出差距,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完善计划并逐项落实整改。

  企业按照这些方法持续排查、治理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不仅可以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水平,还能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从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减轻其危害程度。

  第三,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根据要求,企业要按照《评估指南》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作为环境应急预案的附件向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通过评估报告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风险状况及应急资源情况。这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关注重大环境风险企业。

  环境风险怎么评估?

  分五步评估,并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指南》适用于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清单》给出了310种(类)环境风险物质,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清单》所列物质的企业应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但是,《评估指南》不适用于尾矿库、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等9种情况,这9种情况需要制订专门的评估方法、实行专门管理或不属于环保部门监管职责等。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由企业自行编制或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评估分5步实施:

  第一步,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是对企业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及其数量、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现有应急资源等环境风险要素的全面梳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第二步,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的分析,这是将前一步识别的潜在风险,与所有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后果联系起来。这是风险评估的核心,也是解决预案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第三步,结合风险因素和可能的事件,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环境应急措施。这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预案可操作性的前提。

  第四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是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水平、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的实现途径。

  第五步,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这可用于完善区域环境应急预案及对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也可用于企业的横向对比,提高其重视程度。五步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缺一不可。

  相关负责人提醒,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可按照《报告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写。

  ▶情景分析帮助企业防控风险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是《评估指南》的突出特色。企业应在资料准备及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查阅分析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设置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通过归纳突发环境事件历史案例,《评估指南》列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通讯及运输系统故障以及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等8种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情景。企业可结合自身现状参考细化或补充完善。

  在确定了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后,企业可依据已经出台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模型对每种情景下的环境风险物质释放源、释放途径以及可能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进行分析。

  ▶风险矩阵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等级划分方法》是《评估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南》提出了重大、较大和一般3级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风险等级高低主要取决于3个要素:

  一是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及其数量(Q)。企业涉及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之和,能较好地表征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固有风险。

  二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技术水平(M)。分析总结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控制、水和大气风险防范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6个方面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三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E)。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

  综合考虑环境风险受体的规模、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及与企业的距离,将环境风险受体划分为3种类型。

  通过风险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以突出Q、M、E这三大要素对风险等级的决定作用。

  ▶环境风险物质会适时调整

  《清单》是《等级划分方法》的基础。《清单》中310种(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有突发环境事件记录的物质以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物质临界量的确定遵循危害等值原则,参考了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中风险管理计划(RMP)、欧盟塞维索指令以及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国内外法规、标准。

  《清单》从编号228至238均规定了一类物质,如编号236“有毒化学物质”就是对所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进行兜底性规定。地方各省级环保部门可参照《清单》制定本省的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将未列入《清单》但引发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补充到清单中,环境保护部也将根据应用情况适时对《清单》进行调整。

  ▶关于《标准对照表》

  《标准对照表》总结了现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大型石化集团的企业标准,供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参考。

  ▶与现行其他风险评估方法的主要区别

  《评估指南》主要用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的评估,是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基础。《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南(试行)》主要用于对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化学品长期、累积和持久性危害及不利影响的评估,侧重为危化品环境管理登记服务。《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主要用于部分重点行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硫酸、氯碱以及粗铅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主要用于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刘潇艺